信托业年报难言利润 业界阴郁面临两难境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6日 13:42 《财经时报》 | |||||||||
信托业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没有足够的信托资产规模,信托公司无法生存;另一方面不敢做大信托业务,因为风险会随之大增 本报记者于勇 一年多时间里,夺人眼球的信托公司并没有出现市场期望的利润。
“五一”长假前一周,中国仅有的两家信托类上市公司公布了2003年度财务报告。资料显示,他们都出现巨额亏损,信托公司的主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业务更没有赢利。 市场人士担心,他们是否代表了中国信托公司的现状?两家中一为民营控股,另一则是国有企业。鉴于股东短期赢利的压力、监管部门的弱势、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漏洞,甚至有评论称“信托公司不再次出事就谢天谢地了,能不能赢利则在其次”。 金融业务利润下降 2003年曾经被乐观者称为“中国信托业的春天”。 近日,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陕国投(资讯 行情 论坛))和鞍山信托(资讯 行情 论坛)投资公司(下称鞍山信托)相继公布了2003年度财务报告。陕国投的金融业务收入下降到2479万元,同比下降76.44%,这一数字在2002年为1亿元;金融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由2002年的58.86%下降到16.4%;金融业务成本由2572万元上升到4628万元,升幅达79.92%。 陕国投董事会秘书胡梦琪向《财经时报》解释,公司利润依托于信托、证券、房地产三大投资领域。在信托公司将证券业务分离后,失去了一部分利润来源;另外,公司控股子公司健桥证券亏损,导致公司承担了1100多万元的损失。 2003年鞍山信托营业收入由2002年3978万元上升至1.4亿元,但营业成本也由4867万元增至1.68亿元;利润为负2000多万元。 自1994年以来,两家公司金融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尤其是2000~2002年,两家公司不论金融业务收入的绝对额,还是金融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都在下降。 两家公司均于1994年A股上市。2003年陕国投和鞍山信托的总资产分别为21.8亿元和17.3亿元。 赔本赚吆喝? 自资金信托业务开展以来,信托公司能否靠此赢利,一直为市场所怀疑。 通常,一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信托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为相应资产的1.5%左右;即使规模为1亿元信托产品,信托公司的收入也只有100万元左右。而仅市场推介成本,或许就超过100万元。市场质疑,信托公司可能都是在赔本赚吆喝。陕国投方面也坦陈信托业务利润微薄。 尽管如此,陕国投的报告还是让市场大吃一惊:2003年该公司金融信托业务收入为2480万元,成本却高达4628万元,亏损2100多万元。鞍山信托并没有将此单列,但其笼统的金融证券业务利润,也表现出2000多万元的实际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陕国投属于2003年信托业务开展较多的公司。包括央行票据资金信托、银行优质信贷资产(回购)和旅游等诸多信托产品,都曾得到市场热捧。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国之杰投资公司受让鞍山市财政局持有的20%的股权后,成为鞍山信托的第一大股东。鞍山信托实际也就成为民营资本控股的信托公司。2002年靠转让土地使用权而实现扭亏的鞍山信托,2003年又再一次亏损。 陕国投的第一大股东依旧是陕西省财政厅,属于“根正苗红”的国有企业。 利润到底在哪里? 利润首先来自于信托公司对风险的控制。而上述两家公司并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方面的信息披露。 从陕国投和鞍山信托年报可以看出,2003年鞍山信托的逾期贷款达2.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7%;2003年陕国投的逾期贷款达1.8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9%。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威胁信托公司生存基础的重要因素。 同样是信托投资公司,美国北方信托公司2003年报中称,该公司由一位副总裁亲自负责风险控制工作,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制定信贷政策,履行公司风险控制职能,控制、监督、测量和管理总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各种风险。 专家指出,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目前哪家公司信托业务做得大,哪家公司的风险就高。 他解释,现在的信托公司又开始“走歪路”了。他们如果仍把向他人提供融资服务作为信托业的主业,那么相对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将毫无优势可言;反而会因为规模过小而承担更大的风险。慢慢地,信托公司或许尚存于中国,但信托业却有消逝的危险。 “我们也很尴尬。”一位信托业人士抱怨,“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信托资产规模,信托公司根本无法生存;另一方面是我们又不敢做大信托业务,因为有些项目出现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市场现实也显然不能接受大规模的信托商品,加之监管部门‘谁有问题谁出局’的严厉罚则,都使得信托业步履维艰。” 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最近调查显示,在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中,约1/3的公司存在问题。即在过去两年的发展中,已经出现新增坏账比例过高和不规范运作现象。 对此,监管部门也有不少怨气。50多家信托公司只有中国银监会非银部一个处级单位监管。法规的制定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调,甚至要与其他部委协商,比如信托税制、工商登记等。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他们也很难办。 信托公司的股东也有自己的观点:“我参股信托公司,就是为了挣钱。但现在看,靠信托业现在的发展现实,挣钱谈何容易?” “股东、公司管理者和市场监管者对信托业现状似乎无一满意,而在相互抱怨中,信托公司可能会逐渐失去发展的最有利时机。”一位内人士对信托业前景忧心忡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