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法国邮政亲触大通运输 上实控股失控物流旗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 11:5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左志坚 钱述 上海报道

  300亿港元总资产,上海市政府背景,让频频并购的上海实业集团如鱼得水。谁也不会料到,上海实业集团的并购之路会受阻于一家总资产不到4亿的物流公司。

  这是上实集团下属上实控股(0363.HK)两年前就开始重组的一家物流企业——大通国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际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通运输”)。该公司一位高层于近日向本报证实,上实正在与大通运输谈判撤资事宜,

  虽然上实控股还没有发出相关公告,而上实控股派驻大通运输的总裁陆禹平也表示,目前双方还没有签订最终的股权退出协议。但大通运输的一位高层向记者表示得很干脆:“我个人认为上实控股会彻底退出,一个月之内应该就会见分晓。”

  小小大通运输究竟有何通天魔力,居然能够阻挡上实控股的资本战车?

  双赢之作

  两年前,上实控股并购大通运输也算是一场浓墨重彩的大戏,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上市公司第一次并购物流企业,也因为双方实力都非同一般。

  被收购的大通运输成立于1985年,目前在国内物流企业中位列三甲,是中国首批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认可的大型专业化国际物流企业,拥有3400名中外籍员工。其客户包括对物流水平要求极高的电脑直销巨人戴尔(Dell),以及HP、IBM、NOKIA、3M、KODAK等一批世界500强公司。

  而收购方则是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公司上实控股,实力不需赘言。2002年5月,上实控股获得大通运输25%的股份,是次并购当时被称为“物流并购第一案”。强强联手,大通运输的业绩立即开始大幅飙升。

  一份大通运输的资料显示,上实控股入主大通运输一年之际,“200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65%;税前利润2728万元,同比增长65%,按去年同口径,完成本年度董事会4200万指标要求的65%”。

  对于当时已经合并报表的上实控股来说,这显然是一张非常不错的成绩单。上实控股最新年报还显示,2003年全年,大通运输营业额较上年增长约29.1%。陆禹平本人向记者透露说,从2002年5月重组到2003年年底这一年半时间里,大通运输积累了8400万利润;今年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事情,应该业绩会更好看。

  陆禹平认为,“盈利是我们重组创造出来的,原来怎么可能啊。”

  大通运输原高层也承认,“总体来看,上实控股进入以后,大通运输的发展势头、经营情况都是不错的,而且双方在经营思路方面没多少分歧。”

  股权之争

  但是现在看来,尽管双方的经营思路没出问题,但股权方面的纷争始终没有停息。即便大通运输业绩猛增,对此也于事无补。

  2002年4月签订股权重组协议时,上实控股并没有一开始就取得控股权,当时的协议资料显示:“上海实业将分阶段进入大通运输股权结构,最终成为控股股东,并已直接参与公司业务经营管理。”

  上实控股向本报透露的收购程序是:第一步,上实控股收购大通运输25%股权;第二步则将持股比例扩大到60%。时任上实集团董事长的陈伟恕还透露说,如果不出意外,第二步将在2002年年底完成。

  然而,在上实控股2003年半年报中,人们发现上实控股只拿到了50%的股权,上实希望在2002年就绝对控股的愿望显然是落空了。

  大通运输一位原高层还给出一个说法,“当时签约的时候,上实控股希望逐步可以控股到75%。”

  而在上实控股自己的网站上,上实控股又说自己“将通过增资方式,最终持有大通运输公司70%的股权,总投资约人民币2.65亿元”。

  那么究竟目前上实控股拿到了大通运输多少的股权呢?2004年5月8日,上实控股一高层很坦率地答复了记者的询问,“时至今日,上实控股依然只持有大通运输50%股份。”

  由此看来,大通运输原先的承诺没有兑现,上实控股始终未能获得绝对控股权。

  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但分手的种子或许早已埋下。据大通运输原高层透露说,上实控股第一期收购25%股份时,很多后续细节问题根本没有谈,“包括什么时候让上实控股控股75%,以什么的方式,以什么样的价格,这些问题在当时谈的时候都不是特别清晰”。

  利益之争

  为什么在业绩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合资双方的关系会越来越差,甚至闹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同患难易,共富贵难”,有心人或许会想起这句中国古谚,以此解释双赢局面的终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样解释双方如今的对立也有一定道理。大通运输原高层就说,“正是因为上实控股进来之后,大通运输的利润起来了,大通运输原来的资方(华通投资)觉得我蛮好的一块肉,怎么能就这样放给你上实控股”。

  但是对立双方却不约而同都向记者表示,“这个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一位曾经全程参与与华通投资洽谈的上实控股人士表示,本质来说上实控股、华通投资都是国企,“双方的合资是国有资产重组,涉及到很多历史和现在、传统和现代的矛盾”。

  大通运输的这位原高层还向记者分析说,“可能以前上实控股和华通投资谈的时候,原来华通投资的管理层可能愿意把大通运输给上实控股做,但是现在因为人事方面,比如退休、调离的一些人员变化,以前的这些领导更换了,新的领导会有不同的思路,觉得大通运输还是要以华通投资为主。”

  实际上,上实控股跟大通运输双方都有更高层背景,华通投资和上实控股方面都以此为由表示不愿多说。只有上实控股的一位高层很含糊向记者表示,“这个事情涉及到的层面比较高,有些深层次的东西现在还不好讲,等处理完了我再告诉你。”

  上实控股的这位高层表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传统的阻力,这些阻力会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很无奈。”说这话时,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这会错失很多企业发展的良机。”

  十字路口

  虽然上实退出大通运输的消息尚未对外公布,但有消息显示,大通运输已经开始和新的投资者频频接触。消息人士透露,法国邮政此前已和大通运输洽谈过合资事宜。大通运输一位高层对此并不否认,“现在和我们谈的不仅仅是法国邮政,无论怎么看,大通运输的网络和品牌在国内都非常有优势。”

  上实控股却远没有那么轻松。大通运输虽然资产规模看上去不显大,却在上海实业的物流板块中举足轻重。

  上实控股旗下的其余物流资产包括上实外联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实业中外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码头部分股份。在上实控股开始推出的19亿物流计划中,还包括在浦东机场兴建空运运作中心。

  上述资产拥有上海码头、机场、保税区等多种优势资源,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整合,这些都只是一盘散沙。大通运输有能力承担整合平台的重任,无奈却“落水流花春去也”。

  虽然陆禹平表示,“上实控股的物流战略暂时不会有什么变化,这么大的事情我们还需要经过慎重的探讨。”

  但当中间平台被抽掉时,人们自然要担心上实控股的物流之路还能不能走下去?该如何走下去?

  在与大通运输的合作过程中,漂亮的业绩已经说明上实控股完全有能力交出一份让投资者满意的答卷,但是上实控股想找大通运输这样的合作伙伴却不容易。

  国内的物流企业中,堪与大通运输比肩者,只有大田、宝供、新科安达等寥寥数家。这些企业多是民企或是合资企业,恐怕上实控股很难收购其中任何一家。

  失手大通运输,意味着上实控股的物流战略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