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2003上市公司年报专题 > 正文
 
2003年年报疑窦:隐藏利润流行 银行贷款猛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3日 14:58 证券市场周刊

  仔细拆解2003年上市公司年报,摆在桌面上的,是千余家公司整体业绩同比大幅增加,投资冲动显露无疑;搁在桌底下的,其实是经营现金流虚胖、隐藏利润流行以及银行贷款猛增等值得警觉的疑窦丛生



  又到年报收官时,沪深两市交易所年报审核工作小组例行忙碌起来,一同忙碌的还有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财政部会计司。此外,证券投资基金、券商和一些民间的研究机构也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据测算,参与年报研究分析的专业人士占到证券从业人员的1/4左右,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费时又费力的劳作为了什么?据介绍,是力图维持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披露”制度的公允性,年报信息披露的好坏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2003年年报呈现出不少新的看点,比如2003年年报反映了新一轮宏观经济周期行业轮动的迹象;经过进一步了解可发现,这一特征在局部行业未有缓解,部分过热行业则隐现制约进一步增长的不利因素,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不可估量。

  局部过热症状明显

  2003年一些行业有不俗表现,汽车、水泥和电解铝产业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好转,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这三大行业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7%、117%和60%。与此同时,钢铁、电力产业上市公司则在2002年的基础上继续高歌猛进,其中钢铁产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4%和77%,这一速度远超出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7%的增长速度。

  热门行业从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向,“2003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不少国家经济决策部门的官员都有此感慨,中国已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也有部分奏效,比如轿车产业的快步崛起,又比如个人购房热的升温,当然这里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具有更先进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变力。

  长安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000625)在年报中认为,2003年以来公司获得超常规增长得益于行业增长,公司全年销售汽车38.5万辆,同比增长43%,同时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毛利率较高的SC6350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由此净利润得到74%的增长;上海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600104)则表示,将不遗余力地发展轿车整车产业,2003年先后收购了上汽仪征99%股权、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公司50%股权、以及上海菲特尔莫古轴瓦公司40%股权等;而一些非汽车产业资本如国美电器、柯林科尔等家电业巨头也纷纷有意汽车产业,民营资本介入轿车行业竟一时成了时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汽车的供给远大于需求,国产轿车价格战日益激烈,随着进口关税的下调,国内轿车市场正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整车产业毛利率的逐级下调已不可避免。

  同样吸引众多民营资本加盟的还有钢铁产业,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的统计,2003年全球粗钢产量约增长6.7%,比2002年增加近6000万吨,其中增量的65%是由中国贡献的,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钢材的热销,马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808)、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019)等钢铁类上市公司就纷纷表示,报告期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是2003年公司业绩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钢材的持续热销带来新一轮投资热,掌握先机的大小钢铁厂纷纷上马改建扩建项目,待到国家出台限制钢铁产业投资的政策时,一大批新项目的建设已接近尾声,部分钢铁上市公司预计,今后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钢铁行业的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同时铁矿石紧缺和煤炭电力及运输等方面的瓶颈也将抬高生产成本,这些不利因素将制约钢铁产业进一步增长空间。据了解,与钢铁类似的还有水泥、有色金属等产业。

  除此之外,2004年应看好那些持续增长的产业,如电力产业,根据中电联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了15.4%,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一年,同时全国21个省出现了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将延续到2005年,因有电价上调因素和电力竞价上网改革措施,部分电力企业纷纷表示,煤电机组燃料成本的涨价因素将会得到缓解,电力企业的高成长仍然可期。此外,电子通信类产业在经过连续3年的萎缩后,出现恢复性增长,一些通信和数字电视类上市公司纷纷乐观估计2004年的发展前景。

  现金流下降之惑


  从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初,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试图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过热投资,严控的领域囊括了所有看起来欣欣向荣的产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等产业,而央行则试图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收缩银行向这些热门行业的贷款,一场围堵与反围堵的较量就这样开始了。



  政府有关部门对一些热门行业的投资频亮红灯不单单来自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据统计,2003年1267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了46.4%,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没有同步增长,反而同比下降了15%,这一增一减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额。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北京注协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连起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这表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有效性不够,正常情况下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应是同步变动的,但现在的情况却正相反,具体分析表明,减值准备冲回、存货大增、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以及预付账款的增长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的统计结果显示,商业贸易、钢铁产业的现金流增长最缓慢。

  2003年商业贸易产业上市公司获得了长足发展,净利润增长了66%,比平均增长率高出14个百分点,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却同比下降了95%。出现如此大幅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百货商场类上市公司资金流出状况严重,而这又主要源于商业贸易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张连起认为,这可能说明两个情况,要么商业贸易企业的资产状况在此轮宏观经济增长中并没得到根本改善,亦即商业贸易企业并没分享宏观经济增长的好处,太多的存货被积压而销售不出去;要么商业贸易企业在大量囤积商品待价而沽。

  而钢铁产业的情况就比较复杂,2003年钢铁产业的应收账款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由2002年的99.8亿元下降到85亿元,这说明钢铁企业销售的现金回流状况有了较大的好转,然而令人疑惑的是钢铁企业的存货出现高达44%的增长,张连起认为,这至少说明一点,钢铁企业潜在的生产能力是很旺盛的,目前钢材的售价已经达到近年来的高点,一旦市场行情扭转,过高的存货将令钢铁企业蒙受较大的损失。年报还显示,2003年业绩出现大幅增长的唐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709),实现净利润高达8.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亿元,然而有如此佳绩的唐钢股份竟然拖欠股东区区几百万元分红,2000年~2001年间没有偿付500多万元的分红以致被股东追讨,出现这样的事情似乎很难理解。

  惟一可以解释的是,唐钢股份的现金流量并不理想,200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并没随盈利的大幅提升而下降,反而比上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2003年年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51%,其中银行贷款余额为3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8亿元,由此公司的总资产扩张了28%,据唐钢股份介绍,增加的银行贷款主要用来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

  银行贷款猛增

  据悉,利用银行贷款迅速扩张资本是国内企业的通行做法,而尤以大型国有企业为甚,由于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可以很容易就得到大笔的银行贷款,所以他们往往淡薄对现金流的管理,三九集团深陷债务危机就是利用银行贷款过度扩张的一例明证。

  此外通过担保贷款、连环担保贷款等方式,上市公司大股东套取银行贷款和上市公司资金的事件亦屡见不鲜,为此2003年证监会专门下发了有关文件规范相关行为,但由此可窥见银行的资金很宽裕。

  有关专家表示,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涨离不开银行的大力支持,据统计,2003年我国银行新增贷款的增长率高达57.9%,创近年之最,而央行2004年一季度报告则显示,银行的新增贷款速度继续在高位运行。为什么经过层层调控,银行贷款并没有按照央行的预期压下来,这个现象引起了央行的高度关注。

  2004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高速增长的态势,专家分析,虽然有民间资本的涌入,银行贷款仍然是主流投资资金来源,由于我国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体制并未完全理顺,银行资金的过度投入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此缘何不引起央行的高度重视。

  2003年年报的资料表明,5家上市银行的贷款规模仍在快速扩张,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贷款期限亦有长期化的倾向。对此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行长马蔚华曾表示,不是银行主观上愿意维持这么高的增长速度,而是迫不得已,在别的银行纷纷以高速度增长的今天,如果某家银行不以高速度增长,就会被别人抢占了原有的市场份额,这叫不进则退。

  正因为微观主体的投资冲动,才使得央行紧缩银根的政策收效打了折扣。这为央行日后调控货币供应量增添了难度。今后央行能出台的货币政策将是更强硬的,一位经济学家如此揣测。而加息亦被市场所看好。

  货币政策层面况且如此,财政政策方面亦难有很奏效的举措。有关专家表示,宏观经济调控看来还需要靠行政干预的调节,行政干预的诟病虽屡被指责,但就其效果而言似乎是最显著的。

  流行隐藏利润



  变幻莫测的2003年已然过去,如何把握更趋复杂的2004年呢,一位上市公司高管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感慨,“我们现在还看不清楚,我们要放慢扩张”,这家民营企业所看不清楚的是,国家日前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以及微观主体的竞争态势到底如何演化,他们选择了保守,而另一些公司则选择了保留,不少上市公司采取各种手段隐瞒当期利润,对此有欠妥当的做法,不少上市公司还不以为然。

  正致力于评价上市公司年报信息可信任程度的清议先生,最近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2003年年报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几个印象是,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存在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和隐瞒当期利润的情形,“这些公司要么不经过股东大会批准随意调整会计估计政策,要么存在滥用会计准备等会计政策的嫌疑,股东大会已形同虚设,这样的公司治理水平无疑是相当低的,”他说。

  就具体的上市公司而言,钢铁公司表现最为突出,譬如,唐钢股份于2003年1月1日起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缩短,由此导致2003年年度增提折旧1.2亿元,占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3.6%;而宝钢股份(600019)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通过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提高折旧率等会计手段,计入本年度19亿元的折旧费用,占当年净利润的27%。据清议介绍,其他产业类别的上市公司也不乏实例,例如,东安动力(资讯 行情 论坛)于报告期变更原会计估计中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率,调减报告期净利润5345万元。

  对此项会计估计变更,不同公司纷纷给出相似的理由,如企业技术进步及设备作业率提高的要求等,东安动力董事会更明确表示:“按照稳健经营的原则,公司在效益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将固定资产折旧率与残值率调整到国内同行业水平,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加快公司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速度,确保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不存在隐瞒利润的情况。”

  对此清议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首先,因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影响应当是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加以反映,缩短折旧年限与增加年度折旧金额并不能改变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发生减值损失的结果;其次,设备作业率提高属于工作流量的概念,不应影响采用直线平均法所提取的折旧金额。

  此外,通过不恰当提升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提取专项准备也是上市公司常用的隐瞒利润的手段,据清议先生介绍,华菱管线(资讯 行情 论坛)因提升应收账款坏账一般准备计提比例,减少利润8125万元,鉴于公司2003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减少20559万元,无证据显示该等会计变更是恰当的;唐钢股份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理由,计提技术开发费3亿元,由于2001年度、2002年度均未计提该项准备,亦无证据显示该等费用将在未来较短的会计期间内发生,因此涉嫌隐瞒当年利润。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