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金鹰收购新百 > 正文
 
金鹰运筹帷幄挟强悍之势9次举牌南京新百谜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08:16 《财经时报》

  来势汹汹的“金鹰国际”在“南京新百(资讯 行情 论坛)”的竞购中占尽先机,但难题随之而来:其收购的流通股如何处理?有关部门如何监管?

  一、9次举牌

  国有股权收购、竞购、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二级市场举牌、MBO、反收购……统统合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竞价排名火爆大促销!
在一起,你见过这样一个聚集当前并购市场主要元素的故事吗?

  但是,2004年4月8日,全部的精彩戛然而止。这个故事被缀以一个乏味的结局:主角还未登场,悬念就已揭晓。

  挟前后9次二级市场举牌收购的强悍之势,南京金鹰国际集团公司(下称“金鹰国际”)战胜众多竞购者,从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下称“南京国资”)手中,接过南京新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百集团”)整体国有产权。

  “新百集团”成立于2002年6月20日,旗下包括南京市商贸局下属的7家商贸企业(后有2家企业脱离出去),资产归“南京国资”所有,但委托上市公司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600682,南京新百)管理,“新百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由“南京新百”董事长李三宁担任,监事会主席则是“南京新百”党委书记。

  但真正把“新百集团”与“南京新百”拴在一起的,并非这层关系,而是南京市政府制定的“1+X”改制方案:“南京新百”国有股(“1”)与“新百集团”下属企业(“X”)进行捆绑转让,后者有了归属之后,再转让前者。因此,获得“新百集团”,意味着“南京新百”的国有股权也将落入“金鹰国际”手中──这才是一众竞购者的真正目的。

  “南京新百”1993年上市,它不仅是南京市第一家上市公司,还是南京零售业的龙头之一,这家地处南京繁华商业区的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20亿元,近几年净利润都稳定在5000万元以上,在去年全国零售百强企业中,位列第35位。

  对竞购者来说,入主“南京新百”,不仅将获得一个绝好的融资平台,还将会取得一个进入南京乃至江苏零售市场的钥匙。

  2003年6月12日,“南京新百”第一大股东将所持5638万股国有股份(占总股本的24.49%),放在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当时参与竞购的,不仅有苏宁集团这样的土著大腕,还有新疆德隆、上海复星等高手,“金鹰国际”彼时亦忝列其中。

  美籍华人王恒一手设立的“金鹰国际”,1998年曾被外经贸部评为“中国外资企业500强”,它是南京首家批准成立的大型多元化外资企业集团,下有房地产、购物、高科技、汽车营销等专业集团,拥有华东最知名的连锁品牌,它总资产30亿元,年营业额从1996年的2.3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15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30%。但是这一回,由于长期是与“南京新百”同处于一个商业区的零售企业,二者一直相互较劲,“金鹰国际”的收购前景并不被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挂牌转让四天之后,也就是在6月16日,一触即发的竞争收购被中国证监会叫停,理由是此次挂牌不符合“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转让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要求。

  此后的一切,似乎都在“金鹰国际”的运筹帷幄之中。

  在“南京新百”2003年中报中,一位名叫肖钢的自然人股东突然出现,在此前的半年中,他悄然吸货,最终持有260.18万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的1.13%),不仅成为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还在前十大股东中名列第三。

  而肖钢的身份,正是“金鹰国际”的财务副总监。“金鹰国际”随后表示,肖的收购,纯属个人投资行为。但是细一想,收购“南京新百”这样的重大战略举动,“金鹰国际”此前应有较长时间的酝酿决策,作为财务副总监,肖钢绝不可能毫不知情。

  2003年6月30日之前,“南京新百”股价最高曾至7.13元,而至2004年4月20日,其股价报收9.30元,以此计算,肖钢的投资回报率最少也在30%以上。遑论借公司的战略而牟取个人私利,在以管理严格而著称的外企,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南京新百”的子公司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MBO,“金鹰国际”也加快了收集流通股的步伐。肖钢之后,它的子公司南京华美联合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美联合”)在2003年8月起最先出面,“华美联合”开始暗中吸筹,至2004年2月6日第一次公开举牌,先后买入1153万股“南京新百”股票,占总股本的5%。

  2004年2月17日,“金鹰国际”的另一子公司南京金鹰国际购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鹰购物”)露面,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4次举牌,最终获得5.25%的股权。

  随后,收集流通股的接力棒传到“金鹰国际”另一子公司金鹰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鹰申”)手中,自3月12日起的半个月里,“金鹰申”4次举牌,持有4.96%的股权。

  至此,即使不计算肖钢所持股权,“金鹰国际”旗下三家公司已合计持有15.22%的“南京新百”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再加上“新百集团”已归其所有,“南京新百”国有股权转让,事实上虽然还没有实质行动,“金鹰国际”志在必得的态势,让人们虽然没猜中开头,却能猜中结局。

  二、强行举牌为哪般

  在国外,举牌是收购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资本市场由于股权割裂,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外资股,为这类上市公司股权分散,没有具备特别优势的大股东,收购者只通过二级市场,就能以较小的成本达到控股的目的,同时收购的股份在锁定6个月后又可以自由流通,容易退出。

  在“南京新百”,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三者并存,第一大股东“南京国资”持有24.49%,相对于第二大股东的1.30%,长期“一股独大”。对这样的公司强行举牌,高收购成本不可避免。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南京新百”每股净资产为3.79元,若协议受让“南京国资”所持的国有股,以溢价30%计,所需不过2.78亿元。但“金鹰国际”举牌以来,实际花费至少在3.1亿元,所获为15.22%,而且没有人参与二级市场竞购。现在观之,“金鹰国际”迎难而上,还是在摆出背水一战架势,吓阻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若想坐稳控股股东,势必要在二级市场与“金鹰国际”展开真金白银的较量。可以想见,“南京新百”股票届时可能会涨到不可思议的价位,此前“金鹰国际”的吸筹成本并不高,即使最终不得已而脱手全部流通股,照样可赚得盆满钵溢。

  再看“金鹰国际”安排“华美联合”、“金鹰购物”和“金鹰申”出场的节奏,先暗后明,先缓后疾,在“新百集团”转让之前,每家持股比例都控制在5%附近,环环相扣地举牌,充分表明竞购者可能的狙击也在其谋划之中:一来避免在局势未明的情况下,涉入过深,导致自身骑虎难下;二是造成一种战略承诺逐步升级的效果,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形象,从心理上打击竞争对手。

  对于“南京国资”来说,“金鹰国际”志在必得的举动也是一种暗示。毕竟股权之争在伤害相争双方的同时,也会拖累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也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三、不成功的子公司MBO

  在“金鹰国际”志在必得之际,“南京新百”发生了一次不成功的子公司南京东方(资讯 行情 论坛)商城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方商城”)管理层收购(MBO)事件,这次MBO因何而起,又因何而终,外界至今一直雾里看花。

  成立于2000年的“东方商城”在地理位置上恰好位于“南京新百”与“金鹰国际”之间,二者为该地块“血拼”一场。它由“南京新百”和另一股东投资1.96亿元共同组建,在其后的两年中,一直亏损,2002年才得24.67万元微利,可称为是一块已经摆脱创业初期风险的资产。

  2003年8月15日,“东方商城”管理层计划从“南京新百”和另一股东手中收购“东方商城”51.02%的股权,以净资产做价,收购完成后,“南京新百”的持股比例将由原先的79.67%降至45.73%。

  众所周知,成功的国有股转让,定价几乎全部高于净资产,“东方商城”显然已经触线,加上MBO的资金来源是管理层自筹10%,其余90%通过信托方式解决。方案一出,市场哗然。

  从操作上来说,上市公司子公司实施MBO,无需得到财政部国资委和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批准,只要对其拥有国有资产处置权的地方政府批准即可,因此“东方商城”MBO的成功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在2003年9月10日,也就是股东大会对MBO方案进行表决之前,在监管部门没有任何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东方商城”管理层主动撤回MBO方案。现在看来,这种结果极可能是因为遭遇到“南京新百”潜在收购方的强劲阻击。

  “东方商城”的MBO颇像是反收购战术中“皇冠上的珍珠”,即当公司遭受敌意收购时,将其有价值的资产出售给特定人,此时的特定人可能是目标企业大股东在外成立的公司,等到危险期过后,再将这些资产买回目标企业。

  但无论谁是潜在收购方,显然都难以容忍在入主之前,就让地处寸土寸金区位的“东方商城”旁落,并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因此在“南京新百”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市场对“东方商城”MBO非议已甚嚣尘上,有人在二级市场收集筹码,也有人征集表决权。

  “南京新百”有关负责人当时表示,公司流通股已相当集中,十个左右大户手上的筹码已超过“南京国资”。因此即使MBO方案过会,也未必能获得通过。

  从时间上看,这个左右盘局的力量,很可能来自“金鹰国际”。

  从2004年2月6日“华美联合”公开举牌,到4月8日“新百集团”国有产权归于“金鹰国际”,“南京新百”的股价不涨反跌,绝大部分时间在9.5元到10.5元之间波动,股票日均换手率不足2%。

  按照常理,这段时间正是跟风盘踊跃之时,股价应该一飞冲天,交投也应非常活跃。这与“南京新百”国有股权挂牌与“东方商城”MBO前后(2003年6月至2003年9月)的走势形成鲜明对比,其时股价在一个多月里由6.46元涨到了10.77元,期间的日均换手率在6%左右,最高曾接近10%。

  这种鲜明的反差,正印证了外界此前的猜测:在2004年春节后,“南京新百”的流通股就已被高度锁定,“金鹰国际”仅凭所控制的流通股就已成为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而此番举牌大战只不过是使持股人身份由暗变明的过程。

  四、两大看点

  如果“金鹰国际”如愿从“南京国资”手中获得24.49%的国有股权,这样就会形成一种中国资本市场少见的大股东持股结构:国有股+流通股。围绕流通股的处置,这起没有悬念的并购将来会有更多的看点。

  ○ 躲避要约收购

  目前对于“金鹰国际”与“南京新百”未来走向的判断,大都认为“金鹰国际”将因持有39.71%的股权,而触发要约收购。但事实上,如果“金鹰国际”觉得有必要,要约收购完全可能避免。

  根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5%时,应按有关规定报告和公告,并在每增加或减少5%时,进行报告或公告;收购人对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6个月内不得转让。

  目前,“南京新百”的国有股权转让协议并未落实,“金鹰国际”还没有构成收购行为,完全可以减持流通股至5%左右,从而以持有不足30%的股权而避免要约收购。目前“南京新百”的流通股被高度控盘,加上“新百集团”已落入“金鹰国际”囊中,因此减持行为不会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

  再者,“金鹰国际”可以与南京国资管理部门充分协调,在“南京新百”国有股权转让的时机上做文章,先以二股东身份介入,待到“金鹰国际”持有的“南京新百”流通股减至5%左右时,再行签约。

  ○ 大股东炒股如何约束

  大股东自炒公司股票,为市场最为忌讳者。

  “金鹰国际”举牌收购“南京新百”,尽管其现时并未影响后者的经营,但市场对这种恶炒已有非议。一旦“金鹰国际”如愿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对“南京新百”的经营握有绝对影响,无论何时抛售其所持的流通股,都会引起市场更大的争议。

  对于大股东所持流通股的买卖,《证券法》规定:(本案例中的“金鹰国际”)所持有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上市公司(本案例中的“南京新百”)所有。

  目前,约束大股东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法律规定只有这么一条,而买卖与炒作之间,其实是无法准确判定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难题,即在“金鹰国际”成为“南京新百”大股东之后,对于其所持15.22%的流通股如何处理?有关部门又如何进行有效监管,防止其借内部人控制而抛售流通股牟利?——更微妙的是,“金鹰国际”早在2003年初,就已经开始建仓“南京新百”流通股,从自然人肖钢到旗下三家公司,都牵涉了进来。既然在争购阶段都能精心布局,那么,一旦“金鹰国际”真正入主“南京新百”,对其二级市场行为的监管确实要费一番思忖了。

  五、对比:市场和政府行为的不同结局

  “金鹰国际”并购“南京新百”,与同期发生在上海的“第一百货(资讯 行情 论坛)”(600631)并购“华联商厦(资讯 行情 论坛)”(600632)有诸多相同之处:都是国有资产退出,都是商业系统的行业整合,整合对象都在同一个城市,并购对象的效益基本相近。但是,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由此带来的结果也迥然相异。

  “南京新百”一直坚持进行市场化操作,无论是被主管部门在交易市场上挂牌,还是子公司MBO,乃至最后被举牌收购,“南京新百”在解决国有股权流动问题上,都相对透明。而“第一百货”与“华联商厦”的并购,政府主导推动的迹象非常明显。

  但在时间的跨度上,市场化行为反而比政府主导要短。自2003年6月12日“南京新百”国有股挂牌交易出台,到2004年4月8日并购大局初定,历时9个月。而“第一百货”收购“华联商厦”可以说酝酿于2003年4月25日的“百联集团”组建,合并方案制订于2004年4月8日,前后时间约为12个月。

  从并购成本上来看,“金鹰国际”完全从市场吸筹,推高股价的同时也提高了收购成本。而“华联商厦”的股东只能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非流通股东接受按净资产溢价率为零的价格进行股权转让,流通股接受7.74元的价格,比停牌时的价格9.53元低18.78%;二是将“华联商厦”股票转换成“第一百货”的股票。

  但在资本市场的天平上,收购方的付出对应着的,却是股东的利益。在“金鹰国际”举牌的过程中,“南京新百”股票价格节节攀升,原股东无疑是受益者之一。而对于“华联商厦”的股东来说,目前非流通股转让一般的溢价率在20%~30%,接受“第一百货”开出的零溢价收购,意味着非流通股股东将会有20%~30%的转让溢价损失,而流通股东则要接受18.78%的转让折价。(财经时报 记者吕爱兵 冀书鹏 姚文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鹰新闻 全部南京新百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