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因素太多 对“封转开”不宜冀望过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8日 07:47 深圳商报 | |||||||||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高峥)近期,一度沉寂的基金“封转开”又开始在市场上传扬开来。银丰基金股东欲推“封转开”、QFII大量投入封闭式基金等也给市场留下“封转开”实施有望的印象。但不少市场分析人士告诫投资者,对“封转开”及其获利空间不宜冀望过高。 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的博弈
分析人士认为,“封转开”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双方的博弈。目前封闭式基金普遍存在折价的问题。现存54只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率达22.79%。因此,对于封闭式基金持有人而言,“封转开”在短期内可望带来高额收益,而基金公司的利益可能由于“封转开”受损。尽管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规定,持有基金总份额10%的投资者可以要求或自行召集基金持有人大会,审议基金封闭转开放的议案。但分析人士表示,鉴于相关法规尚未正式通过,基金持有人的权力还是未知数,因此基金公司仍然会在博弈中占据上风。 “封转开”大面积实施可能性很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李铮日前指出,相关经验表明,封闭式基金转型必然会引起相关各方利益的重大调整,且对封闭式基金的前途、基金业及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资料显示,台湾地区的“封转开”转型并不成功,造成基金规模减少70%~80%,且经过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股市大幅下跌。因此,“封转开”不宜大面积开展。 中证资讯郑力对记者表示,他认为证券监管部门对“封转开”会十分慎重,即使实行“封转开”,也是针对个别存在严重问题的基金而言的,大面积的“封转开”实施的可能性很小。 投资者应谨慎观望 至于投资者对“封转开”该如何应对,多数分析师的建议是:谨慎观望,理智介入。 长城证券张勇认为,封闭式基金本身值得投资,但目前关于“封转开”的具体政策尚未出台,此时投资者如果“博政策”将是相当冒险的;郑力说,资本市场的反应是非常灵敏的,如果“封转开”确有其事,封闭式基金早就大幅上涨了。至于以瑞银华宝为首的QFII为何介入封闭式基金,他认为其意图可能在于其到期的稳定的收益。他建议投资者借鉴茂炼转债(资讯,行情,论坛)的先例,不要盲目跟风。 深圳商报记者 高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