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忽成“香饽饽” 所谓试点为炒作而炒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0日 16:0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吉林敖东全流通?这消息把本周市场搅得躁动不安。虽然主管部门不受理方案,媒体预期的“全流通试点悄然启动”无法实现,但市场对此仍然给以极大期望和憧憬。近日,媒体又报道*ST益鑫泰(600156)也准备这样干,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所有这些,似乎都给人一种“前赴后继”的感觉。全流通忽然成了“香饽饽”。 热衷改革动力何在? 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在国务院没有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什么明知不可行却仍然上报方案呢? 国泰君安研究所研究员刘君分析认为,从大的方面看,全流通改革一旦得以实施,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好处,这当然是政府乐见的。除此之外,刘君认为,地方政府想出政绩也是动力之一。因为一旦获得批准,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有资产是一个总体概念,有中央、省、市以及县属国有资产之分。这些资产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有的开始是中央的,后来下放地方,有的则完全是地方政府投入形成的,在全流通之前,必须对这些资产进行界定,这当然存在变数。另外,在2001年6月至同年10月期间上市的公司,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其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现在,上市公司对全流通或者整体上市这类改革很热衷,这又是为什么呢?刘君说,国有股全流通,对上市公司高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类改革一般都能让管理层持有股份,同时,国有股处置过程中的寻租机会,也就是与受让方达成某种利益关系,也不排除是他们热衷改革的原因。 吉林敖东只是炒作? 具体到吉林敖东,上述的分析能成立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公司董秘陈永丰。吉林省政府为何将公司作为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试点企业?上市公司欢迎这一改革吗?陈永丰的回答是“不知道”和“我们不表态”。2002年11月,吉林敖东第一大股东延边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将3800万的股权以每股5.10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敦化市金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后者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延边国资”则退居为第二大股东。之后吉林敖东还通过类似的受让,获得了*ST延路(000776)的控股权。市场人士说,金诚实业实际是由吉林敖东高管控股的公司,是对吉林敖东全员收购兼MBO之实,这种说法能成立吗?陈永丰说:“我没听说过。” 吉林敖东作为一家集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药科研开发为一体的控股性集团公司,业绩不错,“延边国资”之所以将这样的优质资产出手,据说是因为延边政府缺钱。如果吉林敖东全员收购兼MBO之实是真实的,按照吉林敖东的具体减持方案:国有股以不低于每股净资产值的价格配售给流通股股东变为流通股,而法人股则按1.7:1的比例缩股后流通。试点的实施就使这家公司彻底民营化走到阳光下。 但是,广州一名业内人士认为,为什么全国超过千家上市公司,偏偏就是吉林敖东被省政府确定为试点呢?他认为不排除介入吉林敖东的机构创造条件推动政府将其作为“名义上”的改革试点,而利用这一消息炒作股票的嫌疑。 今年出台有无可能? 今年初,国务院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九条”中谈到,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过去一提国有股流通,股市就大跌,现在看来基本面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权转让现在一直在进行,只是转让后仍然不能流通,现在市场关注的是国有股减持问题,实际就是减持后能够流通,也就是全流通改革。 全流通与减持是不同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说,将来即使实现全流通,国有股的流通是权利,但不一定行使,正如在香港上市的H股是全流通,国有控股的股份很少出售一样。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甚至说,即使全流通,对有些行业,国有股不但不减持甚至还要增持。 李永森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对国有股全流通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他所在的研究所,就有学者经常参加这样的讨论。他们的研究所去年投入了大量研究资源,完成了《全流通变革》的成果。作为这一成果的主要研究人员李永森说,国有股全流通的关键是平衡市场各主体的利益关系,2001年下半年,中国证监会公开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市场各方充分表达了意见,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方案如何抉择。 那么,国有股全流通改革何时可以推行呢?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宏源的观点是:在国务院没有出台实施办法之前,国有股全流通不可能实施。而李永森则认为,目前全流通试点的条件比以往成熟,何时实施主要是时机的选择,但今年推出还是有希望的。 谈到时机问题,刘君认为,国有股全流通改革今年能否推出,主要看股市的表现。如果上证指数1800点就是今年的高点了,那希望很小,但如果股市持续走好,就有可能。 市场人士认为,国有股全流通改革是股市的重大题材,对于试点企业面临着重要的投资机会,但在国务院关于国有股流通的实施办法出台之前,所谓的试点都只是为炒作而炒作,投资者对此需要谨慎。 本报记者 陈道 (子琦/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