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融资缘何频频遭否 好项目是成功关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3日 02:46 证券时报 | ||||||||||
新发审委成立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过会”率仅50%--再融资缘何屡亮红灯? 本报记者 万鹏 3月12日,中国证监会2004年第10次股票发审委工作会议对3家上市公司的融资方案进行了表决,其中唯一一家再融资公司江淮汽车的可转债发行申请获得通过。尽管如此,新
待“过会”公司忧心忡忡 一家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董秘不无忧虑地向记者表示:“我们本来准备趁着当前股市上涨的良好势头尽快完成再融资计划,却未曾想今年的再融资这么难。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另外一家待“过会”公司的董秘也表示,公司上下对此次再融资都十分重视,“此前我们还信心十足,但目前这么低的通过率,也使这份信心多多少少打了点折扣。” 报有以上想法的上市公司还不在少数,一些上市公司除了表示心里没底之外,还向记者打探那些未“过会”公司的详细情况,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诀窍。 某华南地区上市公司的董秘表示,此前,公司已就一些敏感问题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比如,有关部门询问,目前公司现金流充足,为什么还要再融资?公司从行业的特点及公司未来的规划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不过,目前再融资所面临的困境也给公司提了个醒,接下来公司一定会准备得更充分一点。 好的项目是成功的一半 再融资频频受阻,也使市场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发审委的判断标准及掌握的尺度上。 一些有着丰富的再融资经验的投行人员认为,新一届发审委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查,在大的方向上应该没有什么变化,无非是公司以往的经营情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一般来说后者所占的比重更大。 对此,一家刚刚成功“过会”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了认同。他认为,发审委首先审查的还是公司的基本面,在这上面不能出现实质性的问题,比如,弄虚作假、重大违规等;另外一方面则是本次募集资金的投向问题,项目是否真实?盈利前景如何?在这方面,公司是比较自信的,募资投向的几个项目都是国家级的,而且前景看好,因此,顺利“过会”也在公司的预料之中。另一家已“过会”公司也充分肯定了募集资金投向的重要性。 而记者从一家再融资受挫的上市公司得到的信息再次印证了项目的重要性。这家公司的董秘坦陈,公司出师不利的主要问题就出在项目上。“前几个项目发审委都没有作出任何质疑,他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最后一个项目上,但我们却没能让发审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不无遗憾地说。在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时,这位董秘表示,本次“过会”失败并不意味着公司完全丧失了再融资的机会,按照有关规定,在6个月之后,公司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因此,在这期间公司会与有关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可能对募集资金投向进行一定的调整。 其实,募集资金投向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一些待“过会”上市公司的重视。一家西南地区的上市公司表示,在主承销商的建议下,公司已经对本次再融资的募集资金投向作了一定的调整,把一部分资金的投向改为补充流动资金。 项目之外的因素 除了募集资金的投向外,上市公司及投行人士还从其他一些方面对当前再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位上市公司的董秘指出,公司此次“过会”所面对的7名发审委委员全部是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这在以往也是比较少见的。这些专业人士在某些问题上的侧重点与专职委员相比应该有所不同,公司对此未能予以充分重视。另外,也有投行人士在分析了几家未“过会”公司的特征后指出,行业因素、以往再融资所产生的效益,可能也是发审委所关注的焦点。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大股东占用资金、违规担保、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再融资后的业绩变脸等问题,都有可能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在“过会”时都可能变成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