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稀粥”更要QDII 深沪股市的双向开放渐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 04:54 深圳特区报 | |||||||||
曾几何时,有人认为推出QDII,是让喝稀粥的去帮助吃鱼翅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喝稀粥者”想方设法要去买H股。 一枚硬币的两面 虽然QDII问世的传闻还早于QFII,但QFII前年就已推出,而QDII至今仍在研究中。
关于QDII将推出的消息近期甚嚣尘上,但深沪股市的反应并未像以前那样敏感,这不仅仅因为“狼来了”的喊声已重复太多次。毕竟,港股去年大涨,拉近了其与A股绩优大盘股市盈率的差距,A股的投资价值已非昔日可比。 更重要的是,今日市场的主体已是包括开放式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在抗风险能力增加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分散风险和增加盈利的渠道。博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李全便坦言,如果有可能的话,博时不会放弃争取成为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管理人资格。 虽然股市常常是闻“QDII”色变,但从长期来看,QDII和QFII只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如果说QFII制度的实施,是为了“请进来”,用海外投资者的新理念,加快深沪股市与国际接轨的进程,那么,如果推出QDII,则有利于“走出去”,有利于国内机构投资者在资本的海洋里强筋壮骨。 “喝稀粥者”要走出去 全国社保基金去年6月才开始委托6家基金公司理财,但现在已忙着寻找“新乐土”。社保基金想成为QDII的理由很简单———同样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人家的H股卖价远低于A股。像马钢和江西铜业的H股最新股价分别为3.4和4.725港元,但A股股价却分别为5.84和8.59元人民币。深高速今日还公告称,准备回购部分H股。可见一些H股确实有投资价值。 可以说,社保基金去年仅有约为2.3%收益率,成绩一般,除了理财水平的局限外,有价值的投资品种太少也是重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像中国石油、中国人寿这样的蓝筹股以在港发行价在A股挂牌,相信很多机构不会袖手旁观,说不定也能像美国股神巴菲特一样赚到盆满钵盈。 有经济学家曾感叹,深沪股市没有一家真正的蓝筹股。这话听得刺耳,客观地说,A股并不缺少好公司,缺少的是能够反映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体系。如果以国际视野看深沪股市,目前市盈率与港股最接近的板块是绩优房地产板块,二者市盈率皆在二三十倍左右。但是,目前A股房地产公司的市净率太高。而香港地产股基本上市净率为一倍左右。像长江实业最新收盘价为72港元,市盈率为18.799倍,每股账面值高达73.834港元。最关键的是,其52周股价最低曾跌至39.8港元。而万科A(000002)最新收盘价8.18元,市净率为2.58倍。 “双Q”将改变什么 实际上,管理层研究引进“双Q”的目的之一,是引进理性投资思维,摆脱深沪股市长期以来形成的做庄盈利模式。 如果QDII推出,不仅对有条件去海外投资的机构有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国内机构的投机行为,使深沪股市逐渐摆脱“资金市”形象。因为股市不仅是投票机器,更多的应该是价值评估工具。 在成熟的股市,上市公司股价很少因为在不同市场挂牌而出现不同的价格。尽管英国金融时报指数的市盈率为香港恒生指数的一倍左右,但香港的长江实业、汇丰控股等在港挂牌的股价,与其在英国股市挂牌股价是同步的。相比之下,国内同一上市公司在A股、B股和H股的股价却不同,让人质疑这种差异性到底能存在多长时间。 当QFII这只鞋子在深沪股市落下,相信很多投资者对另外一只鞋子———QDII的落下等了很久。现在谜底揭开的时间临近,意味着深沪股市的双向开放渐行渐近,虽然A股短期投资风险可能因此增加,但惟其如此,深沪股市才更有投资价值,才能真正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场所,才可能有中国式的“高盛”诞生的“土壤”。 作者:熊元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