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洲表示:QDII须慎防为外资大鳄“抬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 04:54 深圳特区报 | |||||||||
社保基金即将投资海外市场的消息,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全国人大证券基金立法知名学者王连洲昨日在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社保基金是以何种名义投资海外市场,首先要切实了解其游戏规则,把握入市时机,避免成为给外资大鳄“抬轿”的工具。对于日渐升温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行,他也表达了担忧的心情。 投资海外须慎之又慎
先于QFII为决策和监管部门考察的QDII,历时两年而没有得到决策机构认可,说明了作此项决策的困难程度。王连洲认为,应该说目前国内对海外市场还没有充分了解。而国内市场投资者脆弱的心理,去投资海外市场时必须持慎之又慎的态度。 国内学者比较普遍的一个看法是,由于海外市场存在做空机制,从某种程度上看,国内市场的风险要高于海外。此外,国内股市波动水平偏高、信息效率低下、风险规避系数较低等现象,使不少投资者寻求赴海外市场获利的机会。 据曾经参与香港市场投资的人士介绍,尽管内地投资者趋之若骛,但真正从港股和纳斯达克获利并不多。事实也证明,海外市场虽然信息公开透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赚钱。像美欧股市不时爆出的公司欺诈、基金丑闻,都显示出投资海外市场也需要承受风险。 王连洲认为,社保基金及日后其他内地资金进入海外市场,本身是一件积极的事情,符合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也有利于内地资金从海外市场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例如现阶段,社保基金通过国内基金就无法从中国人寿等大蓝筹公司取得投资收益。无论以QDII还是别的方式,社保基金进军海外市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上市公司治理和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都有益处。但由于市场发展程度的不同,目前内地机构仍处于全面学习的阶段,例如香港股市、汇市、期市联动的效应,几个市场和板块之间的资金运作,等等,形容为“陷阱重重”,并不为过。这些都不是内地资金所熟悉的。此外,出于道德因素的考虑,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也需要尽快制订有关的软约束规则,尽量避免出现国有资产被侵蚀的现象出现。 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不宜太大 自从首批3只货币市场基金发行至今,包括刚刚完成首发的南方现金增利基金在内,目前国内货币市场基金的首发总体规模已经达到300亿元左右。货币市场容量与基金规模的关系,被王连洲视为决定基金前途、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今年1月,首批发行的三只货币市场基金以151亿元的资金量,实现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合计超过146亿元的结算量,三家基金72.45亿元的现券结算量堪与建设银行抗衡。随着泰信和南方的加入,货币市场基金将在市场掀起更大的风浪。不过,王连洲担心,受目前市场规模的限制,如果不对货币市场基金发行做一些调整,恐怕难以容纳越来越多的资金,最终对市场构成破坏。根据规定,已经成立的这些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投资短期债券(含央行票据)、银行存款和回购。成立之初,几家货币市场基金基本兑现了获利预期。但在基金群体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货币市场基金通过两个市场操作所能够谋求到的套利机会将不断减少。 另一方面,国内货币市场品种少、规模小的特点,决定了基金日后竞争的残酷。目前国内短期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券市场的规模十分有限,债券的品种单一,公司债市场严重滞后,迫使货币市场基金在有限的品种上进行投资选择,盈利空间不断缩小。从而可能在一段时间后,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盈利不符合投资者更乐观的预期被大量赎回,影响到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 对此,王连洲建议,出于未来货币市场与基金规模的平衡,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短期国债供应量,进一步扩大货币市场规模,另一方面,逐步扩大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拓宽货币市场基金生存和发展的池子。 本报记者 王轲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