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时局与素养造英雄 五大难点考验中央银行智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 23:34 《商务周刊》杂志

  时局与素养是造就英雄的两大因素。一方面,时局意味着机会,自2003年年初央行迎来周小川时代后,中国的货币与金融时局发生了本质变化。当前货币运行与央银任务相对于1997-2002年间存在着方向性变化:一是从通货紧缩变为通货膨胀;二是从外资流入与资本外逃并存变为单一性资本流入;三是从人民币贬值压力变为升值预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政策操作及其效果看,“不对称性”是个基本特征:即控制通胀容易,控制通缩难;控制资本流入容易,抑制资本外逃难;应付本币升值容易,遏制本币贬值难。因此央行面临着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宏观调控的最佳时机。当然,以上不对称性是有前提的,即央行的基本素养必须是健全的。这就进入了第二个层面--素养。对于中央银行而言,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独立性以及承诺的公信力是两大基本素养。

  难点之一:利率调控与利率市场化的矛盾。根据央行政策调控的先行指标--企业商品价格指数,2003年10月是一个临界点:月度上涨3.67%,此后两个月又分别上涨5.47%和6.31%。价格上升代表了所有产品投入成本上升,考虑到时滞因素,通货膨胀在下半年将可能突破3%-5%的正常区间,这将导致负利率现象(名义利率低于通胀率)。进入2004年,央行已经通过14期央行票据发行,进行了连续的紧缩性公开市场操作,但缓不济急,存款准备金率以至法定存贷款利率调节将是必然选择。利率上调的主要障碍来自利率市场化。以一年期贷款为例,现行基准利率为5.31%,利率浮动区间为4.78%-9.03%。如果基准利率上浮1个百分点,则浮动上限将达10.73%,这是与1996年恶性通胀时期的10.98%相接近的高利率。央行面临的第一个困境是:是继续扩大利率市场化,而导致基准利率调整对实体经济造成过大冲击;还是暂缓利率市场化,专心应付当前的宏观经济过热?

  难点之二:本外币政策协调。在央行不断抽紧货币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将持续走高;一旦基准利率上调,套利性境外资本流入将更多。外币流入必然放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因而外汇指定银行更愿意进一步向央行卖出外币,于是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外汇储备增加。这就与本来试图抽紧银根的货币政策发生冲突。摆在央行面前的两难是:是注重汇率稳定而持续投放本币,还是注重物价稳定而压缩投放?

  难点之三:货币政策与非货币政策性货币投放的冲突。货币政策考虑的是反周期操作,即物价高了、经济过热了就紧缩银根;反之反是。但新《人民银行法》赋予了央行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是维护金融稳定。这就致使央行的货币投放不仅仅是反周期的宏观操作。比如,国有银行改革需要央行注资,证券公司关闭需要央行流动性支持,一旦保险公司大举进入证券市场而引发风险,央行仍将是最终买单的冤大头。央行投放的每一分钱都是基础货币,都将进入货币创造流程,而形成货币扩张。因此,国外称之为向全民征收的“通胀税”。于是央行面临的第三个两难是:是考虑通胀而紧缩货币,还是考虑稳定而增加货币供给?

  难点之四:总量性政策与结构性问题的配比。一方面,东部地区、房地产、汽车、钢铁等产业投资增长超过20%;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一般消费品维持低增长。这就导致紧缩性货币政策往往直接打击的是低收益率地区和行业,总量性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扭曲结构性失衡。但实践证明,差别性政策也存在问题。比如对信用社的政策优惠,往往导致其把低成本资金转移到高风险高回报行业。因此央行的两难在于:如果考虑全局物价稳定,很可能伤及本不过热的行业与弱势地区;如果顾及中西部和增长滞后的行业,则高通胀又迫在眉睫。

  难点之五:单一目标与多元利益集团的压力。按照经典的央行目标理论,通胀是央行的单一最终目标,但在中国实际情况绝非如此。2003年央行121号文的正确性不容置疑,但来自地方的、部门的各层次利益压力最终导致该政策的虎头蛇尾。在多元化利益集团压力下,能否保持政策的无偏性、独立性,能否持续追求货币稳定从而物价稳定是关键问题。

  总结以上分析,2004年3至5月将是考验央行智慧的关键时期。在5个基本难题下,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央行将持续坚持货币稳定,将以本币为主。因此,如果整个经济形势不发生逆转,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将继续实行正回购以回笼货币,同时提高准备金率;在上述手段下,如果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涨幅依然过快,法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在这两个月内上调,并在年内发生2-3次持续上调是完全可能的。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超稳定状态将在中期得以延续,这是因为,不让人民币升值比1997年遏制人民币贬值的政策难度要小得多;后者将耗竭央行外汇储备,而前者只需要不断吃进外汇储备。

  商务周刊 陆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央银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