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人详解《意见》内情 高层意在整体改造股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 14:10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何晓鹤 郭宏超 北京报道 2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胡汝银依然不太满意。 “应该采用蓝皮书的形式。”2月5日,作为《意见》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上海证券交 尽管如此,2月2日开始的四个交易日内,上海综合指数还是上涨了103点;同时,沪深股市合计平均成交金额达到了390亿元,而去年底的这一金额只有170亿元。这虽然低于人们的预期,“我本以为2日开盘就能封在涨停,对于国内股市来说,这样的政策大利好一定会造成暴涨的局面出现。”一家香港证券公司的人士说。 显然,这并不是胡汝银愿意看到的,“很多人只是以过去的眼光解读《意见》,认为这是重大利好,会带来大牛市,这又给市场带来新的误读。” 事隔12年之后,才再次以国务院的名义来发布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意见和政策,说明了其意义不止于此。1992年,国务院曾下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和证监会意识到证券市场需要改造,而且必须是整体性的改造,不像过去那样只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在胡眼里,这才是《意见》出台的初衷。 出台内情 这份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文件实际早在去年就已经成型,并且主要由中国证监会制订完成。 “最早的草案提纲是由我提出的,也有我提出的主要思路。”当时的普遍认识是证券市场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这种状况已经很难支持其可持续发展,“仅我个人对此的批评也是较多的”,胡汝银回忆说。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才动议做这个东西的”胡介绍,“一开始,九条意见只是证监会想做的一个证券市场纲领性文件,当时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主要由证监会、交易所和一些证券公司人士组成,当然也广泛征求了各界的意见。起草出来后便提交到国务院,在作了一定修改后就决定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出来。” 坊间曾流传国务院发布的这个《意见》包含有许多具体的实施办法。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以国务院的名义,只需要一个纲领”。 这位人士透露,之所以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另一个目的是有利于加强证监会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意见》体现了证监会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沟通。监管机构主要着眼于监管,而宏观调控则应该由央行执行。”胡汝银含蓄地表示,“目前证监会在市场中的功能定位较为特殊,所以这种转变还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但应加强同央行的合作关系,毕竟资本市场只是整个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实际上,过去的一年中,证监会曾出台了若干个有利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但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显著。如去年10月实施的《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今年2月1日生效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这些办法最后却很少付诸实践,关键因素在于无法解决券商的担保问题。“听说银监会与各大银行通气,原则上不允许他们为券商的这两项业务提供担保。”东北证券的一位人士说,“而保监会也要求各大保险公司不能参与券商发债”。证券公司的境遇其实只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缩影。 “证券市场应该按照其本身的内在规律来发展和制定政策和法律”,但实际的情况却是,胡汝银认为,“目前的证券市场仍在按计划经济的方式来管理,政府直接调控市场,行政色彩较重,这就导致了证券市场的立法理念落后,立法滞后,同时市场的微观治理也受到很大干扰”。此次《意见》的关键点,在胡看来,是从整体上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是过去那样局限于解决某个单一方面和局部问题。 《决定》的延续 没有人否认,这个《意见》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的延续和补充。“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的”,著名学者王连洲表示。 2003年10月22日,《决定》公布。“《决定》中如此详尽地论述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时,接受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和券商都认为“论述涵盖了资本市场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 而《意见》则是更详细地阐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思路,准确地说,是阐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在这份由证监会起草的文件中,只是详细地说明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未来之路,对于银行、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则没有提及。 即使这样,“《意见》实际上是在探索一种适应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模式和思路,它突出地强调了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起步较晚,许多运行规则存在非市场的操作,因而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有一定程度的误解和偏见。而《意见》的出台为中国股市朝着法制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著名学者吴晓求认为。在他看来,未来2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资本市场建设将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也有担心《意见》会不会只于纸上。“《意见》出台只是第一步,关键的是如何落到实处。市场运作的不完善,法律的不完善,问题都很突出,像公司法已经过时,证券法理念也有问题。”作为起草人,胡汝银颇有些忧虑。 另一知情人士向记者告知,虽然做了一些删改,但即使原文也没有制定其相关的细则。胡汝银也坦言,“我们没有得到制定细则的任务,这要看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会不会有一些细则出台”。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陈东则表示,如果《意见》的所有内容都能兑现将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幸事,但最让市场担忧的是可能一些内容最后难以落实,而一些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却久拖不决。化解货币市场风险 过去的1年,尤其是最近6个月中,中国政府以及证监会实际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讨论证监会作为与不作为以及证券市场边缘化话题的时候,实际的矛头是指向政府只关注有关银行业的政策,而忽略了日益萎靡的证券市场。 “不可能只重视货币市场而忽视资本市场,但在改革的时间上必须会有前后的顺序,对于中国来说,货币市场的改革无疑更重要一些,而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是有助于货币市场改革尽早完成的。”去年,英国经济学人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宾认为中国金融业改革要想成功必须两者兼顾。 “今年中国内地将有更多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海内外IPO,这将有利于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摩根斯坦利负责亚洲投行业务的董事总经理吴长根说。 他们都需要一个健康运行的证券市场。 “这些企业都将是绝对的大盘股,无论选择在国内还是海外,A股市场的活跃都将促进这个进程”,银河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说,“更重要的,金融机构通过上市可以化解部分风险,市场越活跃,对他们化解风险越有利”。 其实,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已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他认为,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人士评价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证券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逐渐表现较强的关联性,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与金融市场、国民经济一起得到迅速的发展。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去年A股市场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但境外机构却争先恐后地申请进入到其中,共有10家境外投资机构获得了QFII资格。而这些机构的高层在过去的一年里也纷纷来到中国,“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的高增长让我们无法忽视这个市场,它正在创造一个奇迹”,他们都喜欢重复同样的话。 “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而股市却一头向下,这是不可理解的,是不正常的”,著名学者刘纪鹏表示,幸运的是,这种状况正在转变。 经历了三年打磨的中国证券市场,浮华正在散去。2004年的春天已经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