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称全流通试点在即 东北重工业成首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17日 11:15 中国经营报 | ||
特约撰稿 邹光祥 在刚结束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已经有全流通的试点方案正在通过人大常委会的讨论,最终要由证监会和国资委沟通后再报送到国务院。而在会上,中国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明确表示,2004年是解决全流通的一个很好时机。 而各种迹象显示,全流通试行方案已进入破蛹前的“非常躁动”期。“今年全流通可能会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如同所有的重大改革一样,全流通也会从试点开始。”1月13日,证监会规划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市场认为,试点的方案应该出现在重工业类的股票上,特别是东北的重工业类股票。 时机成熟 1月10日,在第八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明确表示,2004年是解决全流通的一个很好时机。在论坛上,李青原澄清了自己较早之前将全流通和减持分开的提法。“分开是概念上分开,并不是说在操作中不能同时进步。实际上在操作中,这两个可能是要同时进行的。但是为了解决全流通过程中的所谓减持和大量的国有资产的资源配置,这种减持是不一样的,不过我们不追究这个细节。” 由于全流通问题的复杂性和对于市场的影响深远,全流通的时机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全流通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资本市场的潘多拉魔盒。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打开这一魔盒,对于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李青原提出的在市场环境较好的2004年解决全流通问题,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管理层对于时机的把握意图。”高度关注全流通的市场人士张卫星表示,管理层应该尽快拿出勇气和方案,越往后拖,就越被动。 接受记者采访的众多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均认为,不管选择哪种方案,不管是全面铺开还是试点,今年全流通都应该尽快破题。一方面,较好的市场氛围和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有利于全流通的顺利推进;另外一方面,在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合理的情况下,也为全流通价格的设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再加上长期的熊市和一段时间的股价结构调整完成后,价格泡沫的消除和价格体系的重新定位,也可以减少全流通对于市场可能产生的负面冲击。 “最快会上半年进行试点。”有关消息人士透露,1月10日召开的全流通之路大讨论就是舆论先行,目前的市场为全流通的明朗提供了较好的孕育环境。 谁会成为试点 即将展开的试点,谁会是第一批? 去年11月,市场曾一度传闻证监会将推出国有股减持的试点,首批选中的有20家公司,包括扬子石化、宝钢股份、南方航空等。据称,拟议的减持方案将采取向流通股东让利的方针,在定价上,将摒弃过去按市场价减持的方法,转而采取以净资产为基准,结合业绩,50%的非流通股向流通股东配售的方式;另一种是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股票,然后回购大股东所拥有的非流通股。 据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最初的确有过类似考虑。但因条件不成熟而夭折。不过,相关方面并没有放弃努力。这次极有可能拿东北板块做实验。 根据李青原的说法,在国有股流通试点的选择上,应该选那些没有比较严重的历史问题,基础比较好,此外试点全流通后可能股价会稳中有升的一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和国民经济状况关联度比较高的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持整个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在试点的过程中可以做到逐步完善配套措施。 市场认为,试点的方案应该出现在重工业类的股票上,特别是东北的重工业类股票。这类股票既具有好的试点基础,又具有现实的市场意义。 自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的计划后,有关方面就开始考虑如何在资本市场对此予以支持。此番全流通试点极有可能以东北板块开始。海通证券的罗峰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重工业类的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宏观环境,经营业绩普遍偏好,具有较好的试点基础。同时,由于重工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这类上市公司和国民经济的运行可以说是高度相关。 其次,目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是却缺乏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改造过程中的资金,这类上市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国有股流通来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既可以满足对于资金的需求,又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对于其体制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完全能够达到管理层强调的双赢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