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板块“最优50股”美梦再现是一厢情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30日 07:33 深圳特区报 | |
从海外股市生搬硬套移植过来的“价值投资”理念,今年在深沪股市大行其道。而由基金集体制造出来的蓝筹概念股,更是成为两市惟一的亮点。包括科技股、次新股在内的九成股票跑输大盘,而仅占上市公司总数不到一成的蓝筹股涨幅远胜于大盘涨幅。临近年末,蓝筹股行情更是进入疯狂拉升阶段,市场主力已成功将价值投资概念,延伸至几乎所有行业景气度急升的上市公司,“涨”声从汽车、钢铁、石化、能源股,传至近期因煤价突涨而受宠的煤炭股。 蓝筹股行情目前是如此炙手可热,以至有基金开始称,蓝筹股行情很可能演变成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最优50股”行情。而上证所即将推出的上证50指数,更让市场加大了对蓝筹股行情向纵深演变的憧憬。只是,历史真的会重演吗? 酸楚的“最优50股” 上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先后经历了成长型股票热、新股发行热、并购重组热和业绩概念炒作热。期间,一家有60年生产鞋带历史的公司,仅仅因为改名为“电子硅片动能催化公司”,股票市盈率便由6倍急升至42倍。 各种炒作概念的泡沫满天飞,导致美股标准普尔指数在1967年和1968年的升幅分别为30.9%和11%。但神话很快破灭,1969年标普指数下跌8.4%。 经历概念公司破产的教训之后,市场认为,“买了蓝筹股,投资者大可一边打着高尔夫球,一边等着实现长期回报。”于是,“最优50股”概念横空出世,索尼、宝丽来、麦道和迪尼斯公司市盈率在1972年分别升至92倍、90倍、83倍和76倍。但悲剧重演,这些当时被誉为是“安全飞毯”的股票并不安全,到1980年,它们的市盈率分别回归至17倍、16倍、9倍和11倍。 虽然“包装精美的愚蠢听起来像智慧”,但最优50股泡沫仍难逃避从1973年开始破灭的命运。仅仅因为《福布斯》杂志刊登了一则封面讽刺故事,蓝筹股雅芳股价就在6个月内跌去五成。当时有财经专家评述说,“最优50股一个跟着一个被抓出来毙掉。”最优50股的上涨,曾让投资者产生了幻觉:“公司业绩是如此之好,付任何代价都无所谓,股价的一路飙升总会让你获得巨大的收益。”的确,标普指数在1971年和1972年分别上涨14.6%和18.9%%,但1973年和1974年却分别下跌了14.8%和26.4%。 其实,最优50股热和其它概念炒作热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某些股票在某些时候股价的确会走上单行道,但最终仍会步上价值回归之途。 炒作蓝筹股与价值投资无关? 市场主力今年炒作蓝筹股的旗号是“价值投资”。年内最高涨幅达244%的扬子石化,在蓝筹股行情中领涨。但其在2001年和2002年业绩平平,分配方案皆是“不分配、不转增”。如果仅仅因一年业绩转好就跻升蓝筹股行列,那目前的蓝筹股概念实质上仅仅是大盘+业绩成长概念。更具体地说,就是在复苏行业中寻找绩优上市公司。 今年在基金在领跑的博时价值成长基金,其投资理念便是“精选行业、精选个股”。更多的基金投资理念是“价值投资、波段操作”,赚取个股差价仍是第一要义。像华安基金公司旗下一些基金在第三季度便大幅减持扬子石化。 一般来说,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注重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和股息率,以长期持股为主。在美国“股神”巴菲特看来,价值投资就是“低价买入,长期持有”,很少追逐股票短期波动带来的差价收益,是“买公司而不是买股票”。所以他对被收购公司的治理结构非常关注,经常亲自参与公司管理。 对于何时买入反映内在价值的股票,巴菲特的策略是:“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打个比方,巴菲特今年4月在1.80港元左右重仓购入中石油,但他绝不会在中石油现在涨至3.95港币之时,仍大幅增仓。 可是,临近年末,基金经理等机构投资者在公开选股策略时,仍纷纷推荐他们重仓持有的蓝筹股,尤其是股价涨幅已高的钢铁、石化和能源股。这让人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话:“不要轻信投行的话,他们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利益。” 南方稳健成长基金经理李华甚至直言,“2004年很可能有一个蓝筹泡沫以及蓝筹泡沫的破裂过程。从价值投资到价值博弈,最后发展到价值投机。” 蓝筹股行情过热了吗 应该说,本轮蓝筹股行情,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钢铁、能源、石化等产品需求大增,产品价格稳步上升。不过,虽然目前蓝筹股的整体市盈率仍是A股市场中最低的板块,但个别股票已出现投机泡沫。按2002年每股收益计算,长江电力和江西铜业上周四市盈率最高分别达159倍和139倍左右。 同时,由于蓝筹股的上扬呈现的是“鸡犬升天”的整体攀升行情,像钢铁、能源、煤炭类上市公司都是股价集体上涨,其中并未体现上市公司之间竞争力的估值。一旦行业竞争加剧,相当一部分公司股价将从云端滑落。像曾重仓持有韶钢松山的博时基金,便在第四季度研究报告中调低钢铁板块的评级至“持有”,并建议对有可转债发行计划的上市公司,采取“卖出股票,买入转债”的策略。 同时,市场将因物价上涨而受益的公司誉为“蓝筹股”,但暴发户能够在一夜之间成为贵族吗?即使被重多基金重仓持有的招商银行,当其提出“力创股市蓝筹”的口号之时,仍被QFII嘘道,“银行股只有经过一个甚至几个经济周期的考验,才能被证明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目前,市场上轮番上涨的蓝筹股,绝大部分都是循环型股票。“钢铁、汽车、航空等行业的升降,已是众所周知的模式,像季节一样可靠,”美国投资大师林奇认为,炒循环型股票实质上是预期游戏,如果对该行业的运作及节奏缺乏了解,那投资就是极其危险的。像上半年被誉为蓝筹股的华北制药,便因为产品价格突然暴跌,导致股价急跌,将上半年才重仓增持该股的基金套牢。 更重要的问题是,由于国有股股权分置问题尚未解决,A、B、H股仍存在股价接轨的可能性,深沪股市仍存在系统性风险,这使得投资者目前购入并长期持有蓝筹股的风险,仍远远大于投资法人股或者H股的风险。像目前中石化A股股价约是其H股的1.5倍,而江西铜业A股股价约是其H股的1.7倍。在QDII政策可能推出的市场背景下,目前A股市场存在的仍只是相对投资价值。 因此,在较长时期内的A股市场,不同风格的投资者很可能都有生存空间。券商和私募基金明年的实力有望增强,科技股、次新股甚至绩差重组股可能有“迟到的春天”。正如美国股市道指日前重上万点大关之时,纳指的步伐更牛,年内涨幅超过70%。 因此,对小散户们来说,目前盲目追涨蓝筹股,将手中的超跌股斩仓的结果,很可能是左边挨一耳光之后,将右脸再伸给股市大鳄们。还是重温一下林奇的投资箴言吧:“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最好的公司也会有不景气的时候,增长停滞的行业里也有大赢家。”具体化到A股市场,那些在去年买入石化股、钢铁股的投资者,才是大赢家;能够提前挖掘出下一个明星板块的投资者,才是真正胜券在握。 作者:●本报记者熊元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