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杂谈
2003年12月23日,全中国所有的报纸,所有的头版头条都是一样的,都是中共中央修宪的建议内容,不一样的是题目,有的突出的是人权条款,有的突出的是“三个代表”,而大多数财经类媒体突出的则是“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修宪不是什么新闻,“三个代表”要入宪也是情理之中的,要体现“与时俱进”,宪法就会有修改,这次修宪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引起社会关注的恰恰是“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以及表述方式。中共中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宪建议中建议,五、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
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中共中央在第五次修宪建议中首先是引入了私有财产权的概念,其次是引入不受侵犯的被动表述方式,其结果是突出“公民”的主导法律地位,私有财产“神圣”的象征意味由此得以充分的表述。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该不该入宪,私有财产是否享有“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相同的宪法地位一直以来就有较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一来私有财产没有公共财产那么神圣,二来有关私有财产的保护在民法通则中已经有过表述,因此,根本就不必在宪法中给予明确,甚至有人不无道理地反诘,如果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怎么办?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中已经很明确了,增加“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条款。
其实,“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规范的不仅是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关系,更具现实意义的是规范了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团、公民与非政府组织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依照刑法第92条规定,公民私有财产包括宪法中提及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等生活资料,也包括“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更包括“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而后两者并没有在宪法中取得相同的法律地位,换言之,不受宪法保护,因此,宪法中涉及的私有财产权仅属单项列举,是不完整的。
这种不完整在现实的民事交往中就会产生所谓的法律真空,所谓的“法无禁令视为可行”,所谓的探索和创新。这种痛楚中国股民是最有体会的。手中的股票眼睁睁的看着就被别人以拯救者的名义划走了,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犯居然还会得到法院的协助,令人不可思议的背后就是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蔑视,对于中国股民独立处置财产权的剥夺。事实证明,我们在这种“市场创新”出现时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2003年银山化工围绕着重组所展开的骗局和闹剧正是效法这种“创新”的后果,唯一令人欣慰的是玩火者自焚,因为令人遗憾的是阻止这一切的并不是投资者保护机制的作用,而仅仅是银山化工的操盘手做的实在太过分,引起天怨人怒。
中国股市是一个以“办不好可以关”的舆论氛围中走出来的股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股民的投资具有“可以关”的非法性,中国股民的投资收益在很多人的眼中更是属于非劳动所得,合法性更是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对于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中国股民对于中国股市的信心无疑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恒心是什么,说到底是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社会的信心。一个没有恒心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一个没有信心的市场必然是一个崩溃的市场、一个没有行情的市场。
值得指出的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入宪保护的不仅仅是先富人群,相反受惠最直接的是普通的弱势人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先富人群他们实际上对自身财产的保护拥有多种手段和途径,也不会缺乏代言人,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却只有法律一条途径可以依赖,他们才是这个社会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他们的私有财产才是这个社会中最可能被侵犯的财产,他们的投资才是飧錾缁嶂凶羁赡鼙话岬睦妗?/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