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儒商?掮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9日 10:3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李东平 “无常本为有常。风动而心不动,才是众生身处浮云乱世的定力。佛佑我等,共避一劫。”据悉,这是万鸿集团(前身为诚成文化600681)原董事长刘波神秘失踪前,在“诚成紧急通信”上留下的最后语句,但最终这个以文化为概念、靠媒体发家的亿万富翁未能渡过劫波,选择了自我放逐。 1994年刘波策划编辑出版售价高达6.8万元一套的《传世藏书》,凭借《传世藏书》塑造的神话,刘波完成资本和名气的原始积累。1998年8月,刘波控股上市公司“长印股份”,进而成为公司董事长。刘波计划把文化产业概念引入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把诚成文化做成中国最有文化含量的上市公司,公司将借助中游印刷基础,开拓编辑和发行业务,并逐步建立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的产业格局。 其后诚成文化拥有10多家杂志,从2000年以来,诚成文化相继投资众多的项目,但庞大的产业集群除《希望》杂志以外,诚成文化其他各项投资均回报不力,甚至亏损。此后的故事是,刘波只有通过一系列资本游戏完成在资本市场的“金蝉脱壳”。 后来刘波将其诚成文化股权转让给湖南出版集团,再后奥园发展接手,新大股东在逐步清理财务时发现,1999年12月,海南诚成企业集团与“诚成文化”资产置换时,虚增5000多万的帐面利润,诚成集团海南公司在1992年以《传世藏书》编纂、发行之名,向海南建行贷款3000万,近十年的本息相加,接近6000多万;后又向北京建行海淀支行两次贷款2000万元,只还300万本息;在1992年,刘波以海南一家“虚壳”药厂的名义,在海南中行拿到3000万美金的贷款。此外,刘波在武汉、海南从事房地产开发时,还从建行、中行拿到贷款上亿元,2003年6月初,诚成文化涉诉被冻结查封2070万元财产,在随后浮出水面的数额过亿的担保事项中,部分未提供反担保且已经陆续到期。至此,刘波和诚成神话落幕。 刘波失踪后,业界关于刘波事件的争论集中在是“失败的儒商”还是“文化掮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曾评价:中国渐进式的改革造就了许多刘波式的商人,他们在中国现有的体制内左冲右突,寻找商机,一旦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发现缺口,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获取利益,但体制完备的国家拥有强大的自我修补功能,当体制出现缺陷,被商人利用之后,国家机器会立即开动起来,弥补裂痕。在我国,由于体制上不能及时“亡羊补牢”,使得刘波们钻空子的魔术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