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聚焦发审委 > 正文
 

新证监会发审委:公务员退出 保护委员人身安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5日 13:3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郭宏超 北京报道

  刘慧清、何斐、黑学彦……在位于北京金融街一家证券公司人员的红笔下,上述名字被逐一勾去。这些人,正是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今年初被调整出来的发审委委员。

  了解这样的变化曾经是一些投行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哪怕细微的变化也很可能会
对投行项目产生影响。

  “现在不用去打听新的发审委会由谁组成了”。在国信证券一位投行经理看来,新名单公开是可预期。

  尽管“具体怎么改我还不太清楚,也没有见到改革方案的意见稿”,但以发审委委员、国家审计署金融司司长范鹏的了解,这次发审委改革的力度比较大,“主旨是更公正、更公开、更透明”。

  新发审委构成猜想

  发审委制度改革的大体方向眼下已经明确,即委员人数大幅减少,委员更加专职、公开,发审结果也将公布等等(详见本报11月3日A9版《发审委“革命”》)。

  但未来的发审委由谁组成,将是什么样的构架,现在开始变得更加明晰起来。

  “政府机关公务员可能要全部退出来”,范鹏司长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道。在1999年9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中,确定发审委由证监会的专业人员和所聘请的证监会以外的有关专家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熟知情况的人士透露,目前的发审委中,来自其它部委的委员在16人左右。

  范鹏认为,“我们这些委员主业都不是干这个的,而且每个人都有很多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范鹏并不讳言“平时都不去证监会”。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学者委员身上。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还出现在今年年初的发审委名单中,但他直言“我老早就不是发审委委员了,很多事情也不清楚了,因为对这没太多兴趣,就辞职不干了”。

  “新的发审委委员除证监会的有关官员外,将更多地延揽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一位与证监会有许多交流的投行经理透露说。

  以此推测,除证监会官员、交易所的有关负责人外,未来25位左右委员组成的新的发审委中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精英将占到10-15人。

  市场各方曾有预期,发审制度改革后,委员名单、审核结果、审核意见等等都会公开,但身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一位发审委委员表示,“公开可能也就是内部公开,具名投票,不会对社会公开的,每审核一家企业就向社会公开一次那不可能”。

  这位委员透露,有关发审制度改革的意见中特别提到了“要对委员的人身安全采取措施保证”。

  隐秘工作不隐秘

  即使发审委委员身份在内部公开,但相对以前他们的隐秘身份已经是很大的一个变化,而这样的身份曾给一些委员带来不少的烦恼。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按照《证券法》第十四条规定,“发审委除当然委员外,其他委员的身份应当保密。发审委委员不得在发审委会议以外的场合公开其发审委委员身份,不得以发审委委员的名义参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外的部门、单位组织的活动,不得泄露发审委委员名单。”

  过去,发审委委员都是按照《条例》中规定的名额,由相关的部门包括中介机构推荐,然后由证监会确定,这主要是证监会办公厅来负责。《条例》规定,每届发审委委员任期两年,换届时可更换1/3。“大约有1/3的委员经常因故不参加,所以证监会会把这个人数掌握在80人左右。”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这个名单在一段时间是固定的,办公厅和发行监管部能够掌握。

  “按规定要匿名审核发行,但现在看看几乎名单满天飞,甚至在广州都能花钱买到。”曾任过发审委委员的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说。据了解,一些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委员的情况。

  按惯例,每次召开发审会前,最初是有固定的小组(80人分成8组,并有组长);之后便实行抽签制来确定哪些委员参加发审会,由办公厅负责抽签,然后由发行部来通知委员。最初抽签都是在5天前进行,后证监会做了一些改进,只提前1天。“以前我们是先提前5天看材料,然后再集中讨论,现在变了一下,事先并不知道,把人集中到指定地点直接看材料,然后再讨论,大概也就1天时间”,身为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一位发审委委员回忆说,“有时候在会里,有时候就出去找个地方集中起来”。

  “名单保密很难,《条例》中对80人进行了明示,来自哪个部门几个人都很清楚;而且名单里也包括了很多证券公司的人士,大家开会能见到面,一来二去大家就认识了,我估计一些券商都多少知道这个大名单。”这位委员说。

  “像以前,证监会要到委员家送材料,就有公关公司专门在证监会门口等着,送材料的车一走,这边就盯梢了,然后就知道是谁了。另外,有时候证监会送材料,恰好那个委员不在,而由他的同事代收,这样难免不会泄露哪个委员在审某家公司,‘攻关’就有门了。”但他认为,证监会改进之后,“现在集中审一天,委员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小了”。

  需要什么样的发审委

  “改革的方向是增强发审委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委员问责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审核结果的公正性。”9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王林首次明确表态。

  不透明容易造成暗箱操作,这是过去的发审制度屡遭诟病的最主要原因。

  但在财富证券北京投行总部一位负责人看来,太欠缺沟通也是一个主要问题。这样,委员很难了解企业,即使以后“实行专职委员和意见公开也解决不了问题”,“如果委员的意见中肯,通不过也不会有意见”。

  其实,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发审制度造成的。比如,过去委员能有5天时间看企业的材料,而现在甚至只有半天时间。而通常的情况下,“每个企业的申报材料差不多有三大本”,一位投行人员介绍说。事实上,“委员们只能在文字上进行审核,另外审核的范围很模糊,没有明晰的标准”,一位前委员坦言:“可能一些委员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只有有一个清晰的审核范围和标准,委员们才好审批。”审计署的范鹏认为否则标准不好掌握,就只能“糊里糊涂”。

  以财富证券那位负责人经常接触到的,“委员更多依据材料和预审员的陈述来判断”。在他看来,不少预审员最初是从各地证管办,后主要从交易所借调来的,经验毕竟有限。“他们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审核委员的判断”。尽管他们作用非常重要,但按规定,预审员是有禁默期的,企业递交材料后的1个月时间内,投行、企业均不能和预审员沟通。

  改革发审委制度方向无疑是肯定的,对目前证券市场来说,首要问题是全流通,其次就是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解决上市公司质量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住。”国信证券的那位人士颇为赞同这样的做法。这样,其他改革如保荐人制度就能真正推行下去,“发审委改革实际上是把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交给了中介机构,这样证监会就可以专事监管的职责了”。

  但对于新的发审委,有几点是需要理清的:一是找这些委员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要审核什么;二是薪酬是多少,委员们花大量的时间做这个工作,成本怎么弥补,这样才能有动力;三是怎样保证委员们的安全,要有一些好的措施。而且证监会要制定一个审核的标准,有一个清晰的审核范围和审核标准,委员们才好审批。

  “最主要,发审制度改革要达到让真正优质、规范、没有问题的企业上市的目的。”那位身为教授的前委员意味深长地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发审委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