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
十六届三中全会既确定了国内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地位,也指出了国内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旦困扰市场的基本问题得到原则上的解决或明确预期,市场就可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也有人认为,国内股市要扶摇而上,还有赖于来自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居民庞大的储蓄存款、香港H股气势如虹的骚动等力量形成的合力所打造的国内多层次的股市动力系统,让证券公司、两大交易所及证监会发力,重新制造国内证券市场的繁荣。
但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一定要国内股市扶摇直上吗?以证券公司、交易所及证监会为动力系统来打造国内股市的行情能行吗?如果能行,其结果如何?
近几年来,国内股市一直低迷,在国内经济强劲增长的形势下,股市的发展则出现种种背离。交易量从历史最高时沪深两市一天的交易金额超过1000亿元跌到目前的在50亿元左右;投资者数量从沪深两市开户时曾达到过的7000万锐减到现在的市场交易户数不足百分之一;股市融资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27%下降到现在的0.92%;当前的股票平均价格已经低于1999年的“5·19”行情水平;券商全行业亏损,流通股市值快速缩水等等,到处都呈现出股市的一派萧条景象。
面对国内股市的困境,有人认为原因主要在于股权分裂、股权对外封闭以及由这两者产生的流通股价虚高等国内股市的基本国情。因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权割裂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的最大现实问题。最近招行发可转债事件所导致的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空前对立把股权割裂的弊病暴露无遗。
在他们看来,中国股市之所以一蹶不振就在于投资者对股市没有信心,在于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股权分裂的方式一个劲地向市场“圈钱”,而流通股股东则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最后只好退出市场。也正是这种股权分裂的格局使得一股独大、包装上市、关联交易、虚假陈述、掏空上市公司等成了非流通股东“合理合法”的行为。因此中国股市要走出目前之困境,就要恢复中小投资者的信心,就得给予中小投资者回报。
但是,股市的症结仅在于股权的割裂吗?如果股权割裂真的是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个问题在近期内又根本无法解决(有人认为,股权全流通是市场的核心问题,目前谈这个问题是巨大无比的幻想),那么找出问题的症结又有何用?再退一步说,如果国内市场的股权真的可以实行全流通,那么目前股市所存在的困境就能够迎刃而解吗?早些时候市场不就证明了谈股市全流通股指就下跌,难道现在的股市又有了什么新招?
国内股市困境的根源在哪里?过去我也一直认为,根源在于国内市场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在于股市的计划性或非市场化,在于股权割裂等,但这仍然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现在看来问题的实质是国内股市以劣质产品卖出高价。
最近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股市并非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缺乏吸引力。除了二级市场投资者以外,所有主要市场参与者都从中国股市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如在过去的十年间,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获得经济利益约12100亿元;国内券商获得3000多亿元;证券中介机构约200亿元;基金管理公司累计管理费约为70亿元,基金从业人员年均收入在100万元,而二级市场投资者预期亏损则达到8900多亿元。也就是说,现行的市场规则完全是通过这种方式把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单位或少数人手中,而掠夺的方式就是把劣质品卖高价。
那么,这种倾销劣质品的行为为何能够在市场上盛行十几年?问题在于有关规则缺乏一个发展市场的公理体系,即最基本的市场规则。这些所谓的规则都是不需要规范、不需要制定,更不需要什么立法的。
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本来是希望有投资收益,他们都是冲着有利可图而来,但当中小投资者都不赚钱时,这说明该市场制度有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人们都说市场是如何严峻,股市是如何低迷,股市指数与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是如何背离,但是国内证券公司钱照发、福利照享,有哪一家证券公司会因为股市行情不好、业务萧条而减少了收益?如果不是犯事,又有哪一家证券公司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倒下呢?
看看国内两个交易所,它们可以建立金碧辉煌的交易所大厦,可以让交易所的工作人员享受全国最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国内股市低迷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早几天的市场内也有所反映,但股价的上升只是昙花一现。国内股市并没有如有些人所预料的那样扶摇直上,走好了一点的行情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可见,国内股市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不解决,不改变目前的政策向一方利益倾斜的局面,不确立市场的公理体系,并且同时让中小投资者觉得他们进入市场是有利可图、他们的利益能够得到保护、他们的财富不会受到掠夺,那么市场要想健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这是市场最基本的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