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杂谈
2003年9月底的股市有两个数字令人震惊。
一个数字是中国股市A股的平均价格。
另一个数字是中国股市股民保证金的数量。
A股的平均价格显示,9月26日的收盘价沪深两市1248家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7.09元,这个数字不但低于沪深综指今年1月6日创出年内新低时的均价7.70元近10%,而且远远低于1999年“5·19”行情发动时841家A股的加权均价8.1元。
股民保证金的数量则表明,目前存放在证券公司内的股民保证金只相当于2000年高峰时7000亿元的45%的水平,连3500亿的余额都没有。
更令人震惊的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这组数字的背景,我们就会发现,虽然目前指数依然显示的是1350点,但是对照“5·19”行情发动时的1047点,目前的指数的真实点位应该仅仅高于900点。
900点意味着什么呢?
900点不仅意味着中国股市4年中间从终点回到起点,更意味着2002年初那场围绕着中国股市要不要推倒重来的讨论终于有了令人同样震惊的结果,那就是“千点论”全面达标。
2002年初的时候,水皮曾经在杂谈栏目中一口气连续发表了10篇有关“千点论”的文字,质问“千点论为什么有市场”。这10篇文章的题目分别是“索罗斯替谁鼓掌”、“吴敬琏替谁抬轿”、“证监会替谁托市”、“创业板替谁创业”、“财政部替谁顶缸”、“经济学家替谁说话”、“投资者替谁还债”、“献策者替谁献策”、“旁观者替谁着急”、“决策者替谁决策”。在杂谈中,水皮明确提出,中国股市需要推倒重来是句玩笑话,无须当真,“但是1000点好过1500点就不一样,你不当真还真不行,一来是因为大盘跌到1000不是不可能的事;二来如果大盘真的跌到1000点就会出天大的事”。20个月后重读这些文字,股股寒气袭上脑门,究竟是不幸言中呢,还是万幸躲过一劫呢,或者一语成谶?
因为按照静态的比较,沪深股市就是已经到达了“不是不可能”的点位,而且不仅点位如此,信心也是极度的迷散,就连“三大报”中的“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也在展开“中国股市是否边缘化”、“中国股市还有没有吸引力”的讨论,这种悲壮情景和高唱“国际歌”又有什么区别?还能有什么比“救亡”更天大的事?
2002年初“千点论”提出之时,市场正流传南方证券破产的“谣言”,2003年9月底“千点论”达标之时,南方证券抛出了手中拥有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全部的股权;2002年初大盘的指数在1500点时,券商们担忧的是如何弥补委托理财造成的巨大窟窿,2003年9月底大盘指数再次跌破1400点时,券商们只有把“发债”当成了救命的稻草;2002年初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的主任张景华为基金公司的违规申购新股拍案而起仰天长叹,2003年9月底基金公司又在为集中持仓的高度一致而寻求变现的途径。
当然,20个月中中国股市不是没有变化,变化之一是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主,变化之二是出现了“6·24”行情,变化之三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变化之四是市盈率出现了下降,目前仅有35倍,动态市盈率可望到25倍,但是这一切却并不能阻止A股价向“千点论”全面突破,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目前的证券市场其实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市场,无论从宏观经济的发展角度,还是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或者从历史的比较角度看,调整了28个月的中国股市已经极具投资价值,但是从股权割裂的无节制圈钱角度看,市场又没有投资价值,因为总有上市公司想从流通股东口袋里掏钱,投资的成本太高。从现实的角度看,的确如此,如果说国有股减持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那么停止国有股减持却没有起到收回魔鬼的作用,国有股的流通始终成为威胁着投资者的心病,一天得不到管理层刚性的承诺,投资者就会一天杯弓蛇影,庸人自扰,面对谣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抱着这样的心态,市场又如何会形成乐观的预期,怎么会不相信“全流通不解决,中国没有大牛市”的说法呢?既然不可能有大牛市,既然1700点以上阻力重重,既然如此点位,中信证券、中国联通、南方航空条件不够创造条件也要上而扩容不止,那么投资者不离场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千点论”已然兑现,股市重来却依然悬念重重。早在尚福林接任证监会主席之时,水皮就曾献言尚主席只须无为而治便可稳座中国股市这座活火山。一无为是暂停新股扩容,二无为是停止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的争议。如果新股不可能不发的话,那么有“6·24”在前,对全流通问题作出所谓的刚性承诺其实只是一个顺水人情,于上于下,于公于私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