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胶风波”反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6日 10:14 中国橡胶市场网 | ||
陈实 最近,有关上海某公司通过海南橡胶中心批发市场(简称琼胶市场)采购橡胶而发生交易纠纷的报道见诸于各个媒体,也引起业内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回顾整个事件,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据笔者了解,海南橡胶中心批发市场是一家由原国家内贸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以电子商务形式从事大宗商品买卖中介的机构。通过其搭建的电子交易平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769-2002《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交易商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来采购或销售橡胶。由于其先进的交易方式,为交易商较大幅度地节约了买卖成本,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易商400多家。自开业以来,通过该市场组织橡胶物流达40余万吨,交易商的买卖合同履约率为100%,在橡胶产销区的流通领域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市场自开业以来虽然交易规模并不大,但运行平稳,发展迅速。 该市场对交易商的货款采用分期货款即保证金制度,目的是为了降低买胶成本,方便交易商买卖橡胶,同时市场科学地安排了买卖双方支付分期货款的进度,保证双方履约。这一方便交易商的措施引起了上文提到的上海某公司的注意:他们错误地认为只需凭借巨额资金,采用期货市场的操作手法,便可迅速获得暴利。于是就发生了令业界震惊的一幕:9月10、11、12日,该公司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内,通过海南橡胶中心批发市场的交易平台,疯狂采购12月份交货的橡胶40余万吨,使12月的订货总量达到50余万吨。这一订货量,比我国全年的天然橡胶产量仍高出10余万吨! 这一情况立即引起了市场管理者的警惕。市场管理层认为,以市场的仓储、物流配送能力,加上12月份海南农垦、云南农垦均已停割,要保证50万吨合同的履约绝无可能,而如果任其发展,事态则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交易管理办法,市场果断决定,从9月15日起,停止买卖双方订立新的电子交易合同。考虑到为进一步提高买卖双方履约的可能性,保证交割的顺利进行,9月17日批发市场又大幅度调整了分期货款即保证金的支付进度。市场的果断措施立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保证履约,市场买卖双方都根据自己的货款支付能力,大幅调整自己的订货量。当日,整个批发市场的订货量即安全降到了完全有把握履约的范围之内。 上述事件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时间,批发市场的橡胶交易已经恢复了正常,交易价格也已恢复了理性,但在回顾整个事件时,市场管理层一番语重心长的警示值得我们回味:批发市场只是一个电子交易平台,是为广大交易商买卖橡胶提供服务的地方,不是资金博弈的场所。任何想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取利益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市场只有一个宗旨,就是保证相关购销合同的履行,切实保护想通过市场买卖橡胶的交易商的利益。这次琼胶市场的风波已经过去了,但是值得市场参与各方思考的地方太多了,特别是一些自恃拥有大量资金的所谓“资金大鳄”。我们深信,一切想通过非正当手法谋取利益的做法必定遭到市场规律的惩罚。这也在众多商品流通、金融领域被多次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