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杂谈
海南岛上有一种鸡血树、树枝细乱难以利用,但是树龄却因此远远高出一般的成材林好多倍,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为此题下了“木以无材而得以终其天年,人以无为而得以成其有为”的崖刻,让人过目难忘。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上任消息见报的那天,水皮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这块题刻,于是便提笔写下了“尚福林只需无为而治”的杂谈,无为而治于是成为中国股市的一个典故。
什么样的无为而治呢?
“一无为:暂停新股扩容。中国市场本质是资金市,资金和扩容一直就是一对矛盾,每一次危情时刻只要暂停扩容市场就能转危为安,这是其一;中国市场10年走完美国市场100年、香港市场33年的发展历史,上市公司规模已经达到1200家。身体发育快了尚要补钙,市场发展猛了也要休养生息,市场发展并非只有数量的增长,还有质量上的提高。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分期分批置换退市公司既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又不至于对大盘构成失血威胁,这是其二。综合其一其二,具体的方案就是明确五年之中实行总量控制,退市一家上市一家,鼓励实质性重组买壳上市。
二无为:停止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的争议。
中国改革的历史表明,求同存异向前看是发展的前提,不争论不争议是务实的选择。既然国务院已明令停止国有股减持,既然全流通的分歧如此之大,既然我们现在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政治大智慧,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在这棵树上吊死呢?书呆子们可以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设计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是管理层却不能在这种迷乱人心的辩论中沉默失语,市场也在期待着管理层的刚性承诺;五年之内不讨论全流通方案。”(见《搏傻———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P268)。
水皮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大段抄录写于半年前的段落,是因为二个无为中提及的忧虑不幸全部言中。
第一是上市公司质量严重下滑,新股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拖累大盘股指的负面因素,这种结果直接导致大家对发审委质疑的同时对中国证监会再度产生信任危机,引发中国股市缺乏吸引力的讨论。
第二是国有股减持已经成为1997年之前的“健康因素”,动辄成为市场利益群体打压股指的工具。鉴于中国股市政出多门的现实,这种“利空”谎言防不胜防。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市场失去做多的信心和恒心。
尚福林是在中国股市最低迷的时候、近期股指最谷底的时候接任主席职务的,尚福林肩负着让中国广大的投资者恢复对市场,对中国证监会信心的重大使命,但是尚福林的低调却让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发出了“中国股市会不会边缘化”的疑问,无为而治也面临着被人刻意曲解为无所作为的危险。
尚福林真的是无所作为吗?
事实并非如此。
尚福林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之前任职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并非圈子中流传的候任人选,尚福林会坐到证监会主席这个火山口上不仅出乎投资者的意料,相信也出乎尚福林本人的意料,虽然说同属金融系统,但是证券业务和银行业务毕竟有极大的差别,在他连证监会本部人员都还没有认全的情况下就指望新主席有救市良方出手不是强人所难就是别有用心,不过即使如此,尚福林的务实作风还是一览无余。券商座谈会召开了,虽然没有让大家满载而归,但是毕竟解决了券商发债的问题,体现了证监会扶优助强的指导方针,扩大了券商的融资渠道;基金公司的座谈会也召开了,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思想进一步得到确认,基金公司的创新得到鼓励,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基金的概念可望登堂入室;散户座谈会没有开,但是尚福林借在北京科博会的演讲中回应了股民们热心讨论的问题,使用了“让股市更有吸引力”的股民式语言,并且透露正在制定证券市场的发展纲要,相信这个纲要将会直面全流通这样的话题作出刚性的表述,长期困扰中国市场发展的相关因素将会有效化解;而从富通昭和股票停发事件的处理过程来看,尚福林领导下的证监会应急能力也正在加强,中国证监会日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提高了公司首发股票的门槛,对首发公司的业绩、独立性和融资额度均作出限制性规定,切合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考虑到保荐制度的推介力度越来越强,发审委委员问责制的建立和发审过程透明度的制度化,可以相信上任半年多的尚福林已经搭上了中国股市的脉搏,开始和大家同呼吸共命运,尚福林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只不过和高调的前任不同,尚福林走的是“望闻问切”的中医套路,开的是活血化瘀的治标医方,医效不会立竿见影,还有一个过程而已。
无为而治是一种境界,无为的目的在于“治”,而所谓的无为实际上是一种顺势所为,不露痕迹却又顺应天道民意,是一种大作为,并非无所作为。
但愿尚福林主席早日达到这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