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再融资上市公司数量、金额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募集资金用途频频变更、大量闲置。市场人士呼吁--
本报记者阎岳
上市公司资本资源利用率低下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日益突出的现象。一边是大量的公
司IPO和再融资,一边是募集资金大量闲置和频频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机制因素是导致上市公司资本资源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一位资深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近期再融资上市公司的数量和金额都相当巨大,如招商银行拟发行10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宏源证券增发不超过1.2亿股等。与之相对应的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大量闲置或变更募资投向的公告频频现身。截至目前,9月份已有8家公司发布了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如安泰集团准备将募集资金的七成变更投向,涉及募集资金近2.5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72.18%的募资项目——中外合资年产1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和回转窑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被中止)。而6月18日才上市的三友化工也在9月10公告称,授权董事会利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约2亿元(上市实际募集资金5.77亿元)开展国债投资。
这位分析人士认为,虽说股票发行上市的管理已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但仍带有浓厚的审批色彩,这是导致上市公司资本资源利用率低下的机制根源。首先,企业申请股票首次发行上市甚至再融资所花费的时间十分漫长。上市公司从项目的确立、上报、到融资获批,期间要耗费的时间是上市公司难以掌握的。应该说,大部分上市公司在确定募资项目时是经过审慎论证的,但等到融资请求获批以后,或时不我待,企业已用其他来源的资金进行了投资,或市场情况已经发生逆转,原定项目投资价值已大大减小,上市公司不得不更改原定募资用途。其次,由于考虑到申请股票发行的时间成本,有的上市公司索性先申请融资再找投资项目,而将募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变成了“可批性报告”,待融资实现后,再变更为当前想投入的项目。
上述现象也是造成一些上市公司大量募集资金闲置、只好存银行和用于委托理财的原因之一。2002年,在1224家上市公司中,有71家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委托理财;217个募股项目被上市公司变更资金用途;上市公司闲置资金合计超过3000亿元(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其中存入银行资金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就有811家。解读这组数据,可以认定,上市公司资本资源的浪费现象是相当严重的。一位投资者的话道出了其中的愤慨:“与其让它(上市公司)去委托理财,还不如我自己投资或直接委托理财呢!”
这位人士还认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也是造成资本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之一。该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现象,在强化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信息披露方面对上市公司作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要从源头上治理资本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恐怕还要加速制度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