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磊 成都报道
刘波告别江湖已经很久。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留小平头穿圆口布鞋在文化界长袖善舞的刘波博士一直被业内以“儒商”看待,围绕在他身边的光环始终脱离不了“文化”、“传媒”这样的字眼。
1994年策划编辑出版售价高达6.8万元一套的《传世藏书》、1998年进军《希望》杂志,不到10年时间内一手创办诚成文化(600681.SH,现更名为奥园发展),初现媒体帝国雏形,刘波一度大出风头。
此后,诚成文化股权变动,地产商人郭梓文携广东奥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奥园置业)接手,刘波就此作别江湖。
然而,日前刘波再成热点,“刘波目前下落不明”,“他使原上市公司留下连串的担保黑洞”,有关他的传言广为流传。
刘波其人
9月16日,奥园发展证券事务代表卿晨向本报证实,“自诚成大股东换人之后,刘波已和奥园再无接触。其控制的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奥园发展第二大股东,占公司股份总额的9.61%在上市公司的董事席位,由刘波授权他人代为行使。”
刘波何在?无人知晓。然诚成文化的历年发展,无处不见刘波的“儒商风范”。
诚成文化发家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1994年,刘波开始策划编辑出版《传世藏书》,“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挂名担任该书的主编,为该书的权威性奠定了基础。这套书共123册,收集了中国5000年各门类、各学科的学术经典,总印数1万套,市场售价每套高达6.8万元。
刘波将《传世藏书》向政界、联合国所有机构甚至著名庙宇等大量赠送,由此大出风头。而按巨额售价评估的1万套《传世藏书》,使得诚成集团获得多达数亿的资产评估值,该书的大量印刷加工合同则为他日后控股武汉“长印股份”埋下伏笔。
1998年8月,刘波执掌的海南诚成集团正式控股上市公司——武汉“长印股份”。根据相关的公告,大体的流程是原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的武汉长印2900万股国有股份于1998年8月转让给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占股20.91%,成为长印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刘波进而成为公司董事长。
紧接着刘波把文化产业概念引入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基本理念是把武汉长印做成中国最有文化含量的上市公司。诚成文化的规划是,公司将借助中游印刷基础,开拓编辑和发行业务,并逐步建立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的产业格局。
真正让刘波和诚成文化奠定传媒格局的是它进入《希望》杂志。此后的媒体报道中,《希望》一直被视为诚成文化进入传媒业成功的主要标志,而且其赢利也成为上市公司诚成文化利润的重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希望》杂志的运作模式,刘波开始构建传媒帝国。
根据诚成文化资料,该公司旗下先后“拥有”《华夏WATCH》、《华声视点》、《舞台与人生》、《这一代》(后撤出)、《少年文摘》、《中国医药导刊》、《大众电视》(后撤出)、《香港风情》、《多媒体世界》等10多家杂志。
从2000年以来,诚成文化相继投资众多的项目:向陕西邮政局投资600万元,成立陕西诚成邮政报刊发行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共同组建岳麓书院文化教育产业有限公司;参与组建北京人文时空网络商务有限公司;联手新华书店总店,投资3000万元建立终端为“新华驿站”的新华音像租赁发行公司……
而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一端的黄金地段,一座高达26层的诚成创业大厦盖了将近5年,耗资约1亿元;而刘波在药业方面的投入,据知情人讲可能更达到3亿元。
庞大的产业集群急需盈利来支撑——但可靠消息称,除了《希望》杂志以外,诚成文化其他各项投资均回报不力,甚至亏损。
诚成这些年
此后的故事,很快演变成一连串的资本游戏。
事实上,早在2001年底,就已经有分析人士认为诚成文化将为多元化投资付出代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谭晓雨在一份公开分析文章中指出,诚成文化在文化领域的投资中,诚成广告公司由于独家代理“希望”杂志广告权,应对公司有一定赢利贡献;新华驿站处于投资扩张期,估计年内效益不会太理想;岳麓书院文化教育产业公司中期亏损。总体看,由于公司发展缺乏主流实力媒体的支持,因此,其文化产业投资前景并不见乐观。
谭晓雨认为,公司作为民营背景的企业,较难以优惠条件从中国主流传媒系统内吸收有价值的资源,这将成为制约公司后续重组进程和未来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更大的问题尚不在此:大批量的担保和资产置换为诚成文化埋下了隐患。
1999年11月26日,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的广州诚成广告公司成立,由它全面代理与《希望》的广告业务。2000年9月15日,诚成文化公布了一份关联交易公告,诚成文化以价值6000余万元的三家下属子公司——东湖置业、咸宁长印温泉酒店、武汉英达司广告公司,置换广州诚成广告有限公司(海南诚成控股95%)的全部股权。而广州诚成广告有限公司的主体资产是《希望》杂志为期10年的经营权(评估值高达5984.24万元)。
而根据资料,在进行资产置换时,广东诚成广告公司账面净资产仅为385万元。这样,诚成文化置出的实物资产是置入的实物资产的17倍多。
此后,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海南诚成药业有限公司向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的贷款提供担保,将其持有的社会法人股2000万股,全部质押给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质押期限自2003年2月25日至2004年2月25日止。
随后,刘波开始着手退出。
2002年5月14日,诚成文化(600681.SH)发布公告称,原第一大股东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5月8日与湖南出版集团签署了股权转让合同,将所持有的诚成文化法人股2350万股转让给湖南出版集团,转让价格为每股2.55元,全部转让价为6000万人民币。股权转让后,湖南出版集团占武汉诚成文化总股本的11.3%,成为第一大股东,海南诚成企业集团以9.61%的股份退居第二。
然而,二者的合作并不舒畅,并导致了此后的更大变故。
一位曾参与了此次收购的关键人士称,接手之后方才发现,“诚成文化的资产不是一般的差”——诚成文化2002年中报显示,公司负债合计已经达到4.7个亿,而其总资产亦不过为8.6亿元。
2003年2月16日湖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持有的诚成文化法人股2350万股转让给广东奥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奥园置业将因此持有公司法人股23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30%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数度转手之后,奥园置业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壳”,而刘波亦如愿告别江湖。
刘波何在?
刘波被追索债务的传言正是从奥园置业接收诚成文化之后传出。因为奥园发现这个壳并不是原先所预想的那么干净。
奥园发展2003年半年报告显示,2003年上半年亏损2617万元,并称由于受“非典”影响,公司文化产业收入有所下降。加上前期投资的部分文化企业效益很差,资产损失明显放大,报告期内的文化产业经营业绩继续亏损,音像制品和广告主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7.72%、42.83%;
奥园发展认为,受广州诚成广告及新华音像的投资差额摊销,影响报告期净利润为-300万元。
而上述两家公司正是刘波的得意之作:前者系《希望》杂志的载体,后者是其精心打造的传媒产品分销链条。
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2003年6月21日,奥园发展发布紧急事务公告。公告称,公诉讼证据中涉及的加盖有公司董事会印章的《关于为武汉市天鹏商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担保的决议》和加盖公司印章的《保证合同》,公司未发现存有相关文件,由于公司当时经办人员已离开公司,公司正在向经办人员核查上述事项。
奥园发展公告称,在此后的清查中更是核实上市公司尚未披露的对外担保金额为1.324亿元人民币和500万美元。
据透露,在已经核实的担保中有几笔款项是奥园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使用的。
卿晨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目前上市公司正在就相关担保问题进行逐项核实,并与海南诚成进行交涉,“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追索”。
这正是外界认为刘波下落不明的最大原因:一旦相关担保问题被陆续发现,原先的大股东海南诚成显然难逃干系。身为原掌舵人的刘波,能否全身而退无从推断。
而据记者核实,在奥园置业接手之前,广东诚成广告与上市公司之间尚有一笔短期借款:该款项涉及金额1000万元,借款时间为2003年3月至2003年9月。卿晨向记者证实,该笔款项仍未归还,“目前正在交涉”。
正是风口浪尖,当所有问题都指向刘波及其一手创立的诚成文化时,他却再无公开露面。
记者拿到的一份由刘波亲书的非典时期“诚成紧急通信”上,刘波写道:“无常本为有常。风动而心不动,才是众生身处浮云乱世的定力。佛佑我等,共避一劫。”
“这是最后一次听到有关刘波的消息”,一位广东诚成广告的员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