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集中建仓是否有操纵股价的嫌疑?不同性质的基金会否得到不同的待遇?中国经济时报上半年就曾对此表示过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如何解决账面利润兑现难的问题?如何应对大比例赎回?此外,按净值固定比例计提管理人报酬的办法也倍受市场质疑。
从公布的中报来看,大量的数据表明,种种不利于基金业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矛盾在日益凸显。一方面,基金的外部环境需要改善;另一方面,基金业自身也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创新。
本报记者张东臣
上周末,71只基金中报披露完毕。细读基金中报,记者发现市场所忧虑的几大问题不但仍然存在,而且日益突出。
封闭式基金操作“积极”的难言之隐
半年报显示,69只偏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10.1%,而平均净值收益率却只有-0.01%。从结构上来看,封闭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42%,但平均净值收益率为-0.98%;而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34%,而平均净值收益率为3.48%。可以看出,虽然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增长率高于开放式基金平均水平,但主要来自于浮动增长,而开放式基金的已实现收益相对较高。
69只偏股票型基金平均已实现收入为1659.58万元,其中平均股票收益股票差价收入+股息为238.84万元,占基金已实现收入的14.4%;而平均债券收益债券差价收入+债息为1191.49万元,占基金已实现收入的71.7%。
然而,从结构上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已实现收入为8383.97万元,其中平均股票收入为5698.5万元,占已实现收入的67.97%,远远高于基金业的平均水平;平均债券收入为2043.84万元,占已实现收入的24.38%。而封闭式基金的平均已实现收入为-207.79万元,其中平均股票收入为-1277.73万元;平均债券收入为954.72万元。可以看出,开放式基金的平均股票收入和债券收入都远远高于封闭式基金平均水平。从收入来源上看,开放式基金的已实现收入主要来自股票,而封闭式基金的已实现收入主要来自债券。
在公布中报的71只基金中,32只基金净收益为正值,也就是说只有45%的基金上半年赚到了钱。其中有14只开放式基金上半年赢利,占到公布中报的开放式基金总数的82%。数据表明开放式基金投资水平远远高于封闭式基金。
从买入后立刻卖出的股票个数来看,封闭式基金明显高于开放式基金,表明封闭式基金短线操作较为频繁。然而,封闭式基金通过股票兑现的利润却远比开放式基金要少,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所谓“积极操作”的真实目的。
赚4亿,提10亿,管理费用计提方式不合理
2002年,基金全行业浮亏过百亿,封闭式基金持有人全年整体亏损21.27%,基金管理人提取的管理费却高达14.03亿元,银行提取的托管费也达2.41亿元。按净值固定比例计提管理人报酬的办法一度遭到市场普遍质疑。
据基金中报显示,71只基金上半年实现的利润只有约4亿元,而基金提取的管理费用却达到8.55亿元,另外银行提取的托管费用也达到1.47亿元,合计超过10亿元。去年每只基金平均贡献了2094万元管理费,而在今年上半年就已达到1204万元。托管费同样如此,去年每只基金平均贡献了359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就达到207万元。从这个趋势看,基金与银行提取的管理费与托管费总额超过去年基本已成定局。
相比之下,基金持有人上半年整体却仍是亏损,分红的希望也十分之渺茫。
基金分红的前提是实现盈利并弥补往年亏损,具体表现为可分配净收益为正值。上半年,17只开放式基金累计可分配净收益为-3.91亿元,54只封闭式基金累计可分配净收益为-35.4亿元。目前具备分红实力开放式基金有8只,封闭式基金则仅有11只,约占封闭式基金总数的20%。
前不久,长盛指数增强型债券基金首次提出了不保本不收管理费的承诺。对债券型基金来说,这似乎并不难,而对偏股票型基金来说,却没有一家能有这种勇气。
市场人士认为,按净值固定比例计提管理人报酬的办法根本背离了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和本质要求。因此,采取“基本费+年费”制的计提方式更为合理。即:按净值的一定比例计提“基本费”,作为对管理人的能力和基本劳动的补偿。按实发红利的一定比例在年末计提“年费”,作为对管理人超额劳动的补偿。年费的计提方式可以较为灵活,激励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派现金,也可以送份额,甚至还可以试行期权制。
集中持股,高额赎回,可能导致系统风险
基金投资呈现不断集中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中期,平均每只基金持有股票的数量仅为50.16只,较2002年末的92.33只,减少了近一半,较2002年同期减少了73.04只。
从2003年上半年基金全部投资组合中重仓、增仓和减仓前20名的股票统计情况来看,基金增仓股票基本与重仓股票类似,持仓进一步向为数不多大盘蓝筹股集中,如招商银行、中国联通、宝钢股份、上海汽车、华能国际、上海机场和浦发银行等。从行业来看,主要包括金融、钢铁、汽车、石化、电力行业和港口等行业。
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胡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指出,新增股票个数较少,剔除个数多,这说明基金持仓进一步集中在中报中也被印证。“二、八策略”(即20%的个股中集中着80%的资金)目前已在基金市场得到公认。然而,过于集中可能加剧风险,尤其是这些股票经过较大幅度的上涨后。基金经理们毕竟不是对所有的行业、个股看法都完全一致,除了港口、汽车认同度较高外,金融、钢铁等行业尚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巨额赎回也是开放式基金必须面临的问题。据统计,与首发规模相比,绝大多数开放式基金的实收份额目前都因巨额赎回而大幅度缩减。缩减幅度超过40%的有8家,华安180、大成价值、长盛成长、宝盈鸿利目前赎回已过半。其中,长盛成长首发31.67亿份,目前仅剩下11.32亿份,减少了64.26%。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净值增长率高达21.26%的博时价值也遭到了巨额赎回,规模比首发缩减了42.24%。与之相反,华夏成长和金鹰增长却比首发规模有所增长。对此,胡浩指出,博时价值上半年排名第一,华夏成长业绩不理想,金鹰增长在中信基金评级中则仅有两颗星。这说明,投资者在进行赎回时更多是出于“惧高症”原因,类似股票操作中的“高抛低吸”,当基金增长较好时倾向于落袋为安,当基金出现损失时反而可能会考虑“补仓”。
上半年,六大主流行业中的蓝筹股积累了相当大的涨幅,下半年的情况就不见得有这么乐观。曾经风光无限的基金重仓股——汽车股、钢铁股和金融股目前都出现了较大幅调整。如果开放式持仓过于集中,积重难返,一旦出现恶性赎回,必然会加剧股市的系统风险。
机构博弈,谁来接盘?“纸上富贵”兑现难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队伍的迅速壮大并成为主导,证券市场博弈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勇宏曾公开指出,中国股市在经过了“散户与散户搏弈”、“机构与散户搏弈”之后,目前已进入“机构搏弈”的时代。
在机构博弈时代,由于各方实力旗鼓相当,如仍沿用一方做庄、另一方跟庄的操作模式,迎来的肯定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双输局面。尤其是在需要变现账面利润时,将很难找到心甘情愿接手的下家,长时间里无法顺利出局。市场人士指出,近两年庄股“跳水”现象之所以不断发生,其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市场主体发生了变化。
在机构博弈时代,机构不得不开始重视行业研究,重视价值发现,重视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及股票的流动性这些基本面的因素。然而由于中国股市先天不足的原因,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仍是“重圈钱、轻回报”,市场缺乏作空机制、三份之二的股份不能流通等系统风险也无法回避。在这种环境下,基金要想获得收益,只能在股票的差价上做文章。
由于机构投资者资金庞大,它无法像散户那样进退自如,灵活性不足。只有在更大的波动空间中才能获得超额回报。集中持股,正是基金在经历了现实的碰撞和妥协后不得已的选择,然而,实现集中持股的“联盟者”同样也是博弈的对手,这种联盟随时都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市场环境并没有随着市场主体发生变化而变化,这使基金始终在“集中持股”和“机构博弈”这对矛盾中进退维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