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QDII新理由不足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30日 13:50 经济观察报 | ||
董少鹏/文 SARS过后,人们起初最关心如何维护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到了7月份,风向突然逆转,告诫经济过热的调门迅速提高。而央行采取了大规模回笼货币的措施,近期又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毫不含糊地传达了货币管理当局的担忧和决心。 与信贷规模持续扩张相反,股市持续缩水,激情一时的蓝筹股行情也已经偃旗息鼓。虽然市场传导机制有碍,但如果真是经济过热,股市像时下这样疲软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如果从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以及200亿元不明来源的美元涌入国内来看,货币投放确有“过热”之嫌。但货币供应量只是表象,真正的成因还是投资结构失衡、产业结构调整远没有到位、经济增长质量低。政府投资大多集中到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信贷纷纷涌向房地产市场,但民间投资依然不振,制造业、流通业增长缓慢,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以此为基础,再考虑到处置国有股、规范机构投资者等方面的政策缺陷,股市疲软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我一直认为,股市的晴雨表作用实际上发挥得不错。把晴雨表作用仅仅理解为反映宏观经济走势,是有缺陷的。 备受市场关注的QDII政策,还难以拿出决断。所谓管理部门曾积极推动此事的说法并不全面。据笔者所知,一年多来,这个问题在高层一直有争议。设计QDII的最初动因是为香港股市输血,再就是“既然允许外资进来,也应允许内资出去”的公平考虑。现在有人提出,QDII是缓解人民币升值的较好渠道。我们以为,并非把人民币“输送到另外一个独立关税区”就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是要从维持贸易的总量及结构性平衡,改革结售汇制度方面下手。为居民外汇储蓄寻找出路并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即便为了把外汇储蓄转为投资,其方式也很多,投到境外资本市场只不过是一个选择。 解决货币投放过热问题,一是财政政策要向“稳健”转变,缩小政府投资的比重,采取措施刺激民间投资;二是要加快银行体制改革。商业银行放贷过快并且不顾风险,实质上与金融腐败有关。银监会当务之急应是促进银行改制,真正建立起现代公司制度,而不单是站在国有金融资产看护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建立现代公司制度,银行腐败问题也就无从根治。靠外部监管无法根本改变银行资产质量低下的问题。 所谓央行5号令对于证券行业的压力,其实是被过分夸大了。证券公司为区区一年50亿元存款利差就乱了方寸,只能说明证券公司资产质量太差,融资渠道过窄,创利能力太弱。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空间也太小。我们要郑重呼吁,在不允许证券公司不做什么时,必须给它们可以做什么的支持。 跟随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应允许商业银行向潜质好的证券公司发放贷款或者投资,从而获得优质证券公司高速成长的收益。银行还可以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开发适应广大储户和投资者需求的零售金融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