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四两拨千斤 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 07:26 中华工商时报 | ||
水皮杂谈 水皮大学里学新闻,研究生还学新闻,一口气新闻学了七年,工作以后追悔莫及,七年的专业学习只给他培养了一个习惯,读报。 说来很多人不相信,读报又有什么难的,识文断字的眼下有几个人不会读报呢? 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同样一张报纸在手,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新闻,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潜台词。因为报纸所报道的新闻都是经过了专门的采集、分类、加工、标注的信息,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的是真话真说,有的是实话实说,而有的则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文革中,不少政治上比较敏感的中国人正是从报纸上林彪的消失而判断出中共中央上层发生了重大事件的。 读报的最大好处在于感受。 水皮在2003年8月15日发表的杂谈《谣言为什么是必然的》中曾经说七月份是没有行情的。“理由很简单,资金面临的舆论环境并不宽松,这种不宽松既体现在现在证监会对国债回购的清理,也体现在银监会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外资金的清理上,甚至还和央行刚刚颁布的房贷新政有关,周小川更是频频警示贷款增速过猛的危险。”水皮文中提到的这些消息都来自于公开报道的报章,并没有什么内幕,互相之间也似乎没有联系,但是,如果你归类一下,就会发现,银根的紧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警示。 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上半年的报告表明:6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7.4个百分点,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的增长幅度约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长幅度之和10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增长已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央行的报告是7月14日见报的,同一天新华社报道,周小川在央行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入分析并高度重视目前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并暗示,“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人民银行将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 什么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呢? 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两种,一种是利率,一种就是准备金率。 理论上讲,要扼制贷款增速过快,央行既可以选择调高市场利率,也可以选择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现实的看,央行只能采取提高准备金率的办法而不能采取提高银行利率的办法。为什么只能作一种选择呢? 央行给出了两个答案。 一是因为央行认为当前货币增长偏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金融体系流动性总体偏松。由于受国际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投资性外汇进入中国的步伐加快,人民币外汇占款吐出的基础货币也会相应增加。这在今后一段时间中是央行不得不防的。 二是因为下半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央必须投放基础货币作资金配套,信贷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张。 央行没有给出的答案同样有两个。一是持续的内需不旺,消费品零售价格涨升乏力,在这种情况更应鼓励消费。 二是银行存款增速不减,直接投资渠道开而不通,贷款压力倒逼经营风险。 这就是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就像人体病症一样,同样是感冒发热,但是病因却各不相同,用对了药,药到病除,没用对药,就反复无常。 一样是收缩银根,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控制的是机构,由6%提高到7%,冻结的资金也就1500亿,影响面有限,影响力却不小;如果提高银行利率,那么影响的就是整个社会层面,也就意味着整体的经济态势已经出现拐点,采取的已经不是预防措施而是补救措施,意义是不样的。 早在2003年春天,水皮就曾在《SARS为什么不足为虑》杂谈中论及经济过热的话题。文中说“SARS在2003年度的中国经济年度报告中应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本的原因在于SARS病毒的蔓延在中国经济出现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当口浇上的冷水,这桶冷水很有可能给迅速过热的投资热潮起到冷却作用,从而平衡、延长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因为不管什么原因,第一季度的中国GDP已经达到9.6%,创出6年以来的新高,全社会的固定资产增速达到27.8%,根据社科院发布的春季报告,按现价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占GDP的45%。经济复苏是大家的心愿,但是复苏得过快过猛会导致过热,就像二级市场一样持续的暴涨结果只能是暴跌,从空间换取时间不如以时间换取空间。” 作为央行行长,周小川提高准备金1个百分点,追求的无非是把一个季度的9.6%变成两个季度、三个季度乃至三十个、四十个季度的9.6%,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准备金率的提高应该是一个短空长多的政策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