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中国股市缺乏吸引力并非一日之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 08:4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徐明 近日《上海证券报》一封谈股市为什么缺乏吸引力的读者来信,引发了市场各方的讨论。文中认为,我们的股市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过多地在功能上强调了筹集资本、资源配置和公司治理,过多地强调了企业本位制的定位,忽略了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确实如此,投资者没有积极性,股市又怎么会有艳阳天?股市为何缺乏吸引力,笔者想再补充几点自 第一,股市定位调整的滞后。我们的股市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股市设立的初衷是为国企解困服务,这是与当时的经济背景相适应的,无可厚非。但在市场经济已经基本成型的今天,股市的定位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调整,这是不应该的。我们看到了太多不该上市的公司,看到了太多陷入经营危机后才上市的公司。这种扶贫是与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格格不入的,是与投资者的意愿格格不入的,不仅浪费社会资源,更降低了股市的吸引力。 第二,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规范和发展,事实上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只要明白了规范不是无所作为、发展不是胡作非为之后,应该能够找到一个契合点。可惜的是,我们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规范和发展这四个字的文字游戏上,而没有花在发展的具体措施上。一方面,在规范上,我们有着有力的具体措施,在发展上,却是走一步看一步,不少是浅尝辄止,还有不少走了弯路。另一方面,我们扭曲了发展的定义。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不停地发新股,加大市场规模,将市场的融资能力发挥到极致,才是发展。老老实实坐下来,解决掉市场背上越来越大的包袱,也是发展。 第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点被错置。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被市场各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做得如何呢?实在不敢恭维。我们经常是一叶障目,拿保护一小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当成了保护投资者的整体利益,将重点错置。我们过多地去保护ST、PT股投资者的利益,想方设法地进行重组,要让它们继续留在这个本不属于它们的市场上。我们何尝想过,这种行为保护了一小部分,打击的却是一大部分,这些股票继续混迹于市场,是对全体投资者的一种亵渎。更令人惊讶的是,郑百文的“抢钱重组”,已经触犯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天条,竟也能通过,那股市还谈何吸引力呢? 第四,过多地动用政策之手。我们的股市一直摆脱不了政策市的影子,市场好了,政策要讲话,市场坏了,政策也要讲话。讲到后来,耳朵生老茧,大家听不进。就像培养孩子一样,我们不能指望股市一点不出格,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的孩子并不一定有出息。而且,游戏规则一直变来变去的,玩的人自然就少了。该是市场决定的事,就放手让市场自己决定。有泡沫很正常,市场自己会挤,不用政策帮忙,而且挤个一次两次之后,投资者自己就学乖了。 第五,对股市的中国特色理解不够。突出的表现在于,我们经常将西方市场一些东西,当做宝贝一样拿进来,宣称要进行这样那样的创新,却全然不顾市场能不能承受、愿不愿承受。有些东西确实是一个发展方向,但缺乏马上推行的土壤,那可以缓一缓再说。有些东西人家都已在打退堂鼓了,我们却还是捧着不放。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有一句话说得好,“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承受程度的统一”,但在具体操作上,我们离这个目标有不少的距离。 第六,供求关系掌握得不好。市场融资能力的下降,是与市场进入调整期相适应的。就像股票上涨一样,拉升一段之后,会有一个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价格的波动较小,甚至会有下跌。在市场的调整期里,我们要做的是给市场休养生息的空间。不要只看到年度任务、上市指标,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涸泽而渔。同时,在资金的供应上要广开渠道。不要指望巨额的银行储蓄资金会自己进入股市,社会保障状况决定了这部分救命钱的入市欲望是非常淡薄的,一定要有政策和措施的引导。 股市缺乏吸引力,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同样,要扭转这样的局面,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齐努力。 (作者单位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