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国内股市低迷 证券业的出路在何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0日 10:12 中国经济时报 | ||
易宪容 8月12-13日,中国证监会召集全国130多家券商的主事者聚集北京,商议国内证券业未来发展大计。当券商们满怀希望而来、揣着失望而回时,不仅市场表现了阴天的脸色,而且媒体也减少对它的关注热度。正如有媒体指出的那样,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带给会场的是沉闷,带给券商的是不安。 近几年来,尽管国内股市一直低迷,国内证券业早已全行业亏损,特别是今年以来这种形势更是严峻,但是券商的发展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吗?券商的规模及券商的家数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缩小吗?其实非也。从2000年以来,股票的交易额连年萎缩,2002年的股票成交额不及2000年一半,2003年上半年的形势更是不好,但是证券公司的家数由101家增加到131家,证券营业部增加300多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也上升了30%以上。也就是说,近三年来,股票市场的交易量日益低迷,交易佣金色越来越低,交易筹集量越来越少,但证券业的规模则越来越大,证券公司的数量则越来越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证券业岂能如以往那样红火呢? 以往,在完全的政府管制下,证券业处于国有公司完全垄断的格局下,进入证券业壁垒重重,从而使证券公司可以轻易地获取超额利润,家家券商都赚得盘满钵足。2000年我在香港时,曾经见到过一家证券公司的老总,他一脸自得之情,衣物着装、言论谈吐等都表现出暴富之心理。他告诉我,他哪里哪里有多少物业,自己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至于个人财富有多少更是高深莫测了。再来看看那超大豪华的证券交易场所,大厦林立的证券公司,金碧辉煌的两大证券交易所,哪一处不是财富的象征呢? 当一个行业仅凭着政策恩惠迅速的发展与扩张时,券商们所看到仅是如何从社会中攫取更多的财富,从政策的优惠中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而很少会问他们为社会做了什么,为市场发展做了什么?券商们总是希望把证券市场运作过程中的收益如何归自己所有,而把整个市场运作的成本与风险让社会来承担,让中小投资者来承担,至以整个市场违法乱纪行为屡禁不绝。 比如对于客户保证金,它作为投资者为买卖证券而存放在证券公司的资金,有规定严禁券商不得把客户保证金挪作他用。如1993年的相关条例,1998年公布的《证券法》都对此有明确规定,但是,有几家证券公司会按规定办事呢?在2000年以前,很少有证券公司不挪用客户保证金用于个人或单位进行证券自营。即使从2000年以来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券商们违法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在2001年时这种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这种挪用客户保证金的违法行为一旦造成财务危机,随时都可能衍化为整个证券市场的金融风险。鞍山证券和大连证券关闭时,分别挪用客户保证金及个人债券的近40亿元和近14亿元。公司倒闭,这些钱最后只能让政府来承担。如果这些事件不是中央财政施出援手,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券商在股市上翻云覆雨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以前证券市场披露出几个大案要案,都是与券商的不轨行为有关。在那个时候,有多少券商哪一个不是背着麻袋到农村收购身份证的,然后用假帐户操纵着上千个帐户股票交易的呢?而这仅是已查出来了,那些没有查出来的违法行为肯定是多得是。现在号称6000万股民,但有实际交易100万人也不足,其余的多是不少券商劣迹斑斑行为之结果。 但最近央行5号令在证券业却掀起轩然大波。证券业对5号令颇有微词,实际上很正常。一则表示出台的政策触及他们的利益,二则表示我们的社会比以往开明了许多,券商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券商为何对央行5号令会反映如此强烈,这不仅仅损害他们无风险的息差收入,更重要的是堵塞了券商违规攫取财富之路。无论是禁止挪用客户保证金、股票交易实名制及反洗钱,招招切中要害。这次券商高峰会议上出台的“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严禁挪用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严禁挪用客户托管的债券”三项铁的纪律,应该是对央行5号令进一步制度固化,难道券商还没有认为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吗? 这次峰会,证券业如何发展?券商们仍然遵循着以往的思路:政府出台政策,为券商输血,解决券商融资渠道。比如,证券公司发行债券及集合性受托理财都是就解决券商融资而发。但这是国内证券业发展的实质吗?早在2001年11月,证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券商融资开了一条道。当时不少券商以为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2001年6月5日,证监会公布101家证券公司注册资金共计518.66亿人民币和1亿美元,而到2002年10月25日,全国124家券商注册资金合计1034.017亿人民币和1亿美元,约增涨了97.80%。奇怪的现象是,2000年开始券商以平均50%速度增资扩股的时候,券商的收入却以每年26%的速度递减,在熊市中,券商增资扩股后,经营没有根本起色而是进一步恶化,但券商仍然完成了增资扩股。 目前券商千方百计地希望种种融资方式(无论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进行规模上的扩张,但现实情况早已把他们的梦想击得粉碎。可我们的券商却偏这是好招。比如说真的让券商发债,那么券商募集到钱来干什么呢?是扩大现有的规模吗?但事实上早已证明了,钱多并没有改善券商的处境。是让券商发债,然后用这些钱到市场炒股吗?就象以前不少上市公司做的那样。如果市场价格处于上升的通道,只要市场的涨幅所获得的收益低于融资之成本,那么券商作为就不可能产生任何好的剩余利润以提升券商业绩。如果市场价格处于下降的通道上,那么券商发债越多,进入市场的资金越多,其所带来的亏损就越大。如果券商发债仅是为了如何来操纵股市,让股价上升,那么由券商吹起的泡沫最后只能让自己来承担。因此,解决券商的融资问题并不是国内证券业的路向所在。 现在应该是国内券商好好反省自己的时候了。反省这些年来券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做了什么,目前证券市场如此低迷,券商的责任何在?券商作为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力量,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困境、矛盾与问题应该承担多少责任?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对市场有多少贡献,应该检讨自己对市场造成的问题。 可以说,国内证券市场的困难,券商是永远推不了责任。上市公司这样差,但哪一家公司不是通过券商之手?交易市场之烂,但哪一笔交易不是通过券商进行的?前几天北京法院审判一起银广厦股票盗买之案,结果一位原告(客户)输了。在这里常识公理都没有了,那么投资如何对市场会有信心呢?这事肯定是券商内部有人所为,但是我们的券商为什么就不敢出来承担责任呢? 因此,国内券商所要做只是如何让投资者相信你是在为市场提供好的服务,你是市场一个好的中介,从而让高素质的上市公司进入市场,把投资者的资金吸引到市场中来。券商只有提供好的服务,让更多的高素质的上市公司到市场中来,才能吸引更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才能走出市场之困境。目前市场低迷,问题在于投资者不愿意进入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是给予券商多少好的政策与优惠,而是要制定好的规则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让那些合格的券商存在下来,将那些害群之马的券商淘汰出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