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有泪不轻弹 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4日 08:52 中华工商时报 | ||
水皮杂谈 现在但凡是个聚会都被称作峰会,证监会召开综合性券商开个座谈会,到了媒体的嘴里,这个会就变成了券商峰会。 券商开峰会对于市场当然就是大新闻,峰会怎么开,会开出什么名堂都成了大家关注 在水皮看来,峰会这个叫法本身就有点不伦不类,期望不伦不类的峰会会解决什么问题的想法也是不伦不类的,多少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这就是个座谈会。出席的只不过是部分券商代表,规格和程序上都不能和每年初召开的证券和期货业全国工作会议相提并论。会议的性质类似领导听取大家的意见,七嘴八舌,是一个民主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集中的过程,就是涉及一些法律法规也是征集修改意见。当然,座谈会的质量取决于与会代表,如果大家言之有物又情真意切就极有可能感染了管理层,影响管理层,让管理层跟着券商的思路走,这种可能性不到50%。 此为不伦。 其次,这又的确不是一个普通的座谈会。这是一个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履新以来召开的最大的券商座谈会,是一个券商们在经营陷于绝境的特殊时期召开的座谈会,所以参加的代表级别肯定低不了,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不是总裁就是CEO,这样的规格并不是一般的商业性“峰会”所能奢望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把座谈会升格成“峰会”也有道理。 此为不类。 不伦不类的“峰会”最不可能出现的是什么情景呢?最不可能出现的就是高亢激昂的宣言,故作幽默的演讲。不伦不类的“峰会”最可能出现的是什么情景呢?最可能出现的就是愁眉苦脸的诉苦,声泪俱下的恳求。 最可能的情景实际上就是“峰会”的主基调。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里;累不累,问问铁人王进喜。”券商们的苦,只有自己能体味。 股市没行情,自营盘被套牢,这是苦; 成交不活跃,经纪业务下降,这是苦; 央行“5号令”,保证金吃不到利差,这是苦; 新股发行少,承销费挣不到,这是苦。 这么多苦表现在数字上就是收入的下降。最新的统计说,2003年上半年券商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0%还多,而去年又是什么年呢?去年证券业按利润总额计算亏损已经是26亿元,亏损券商高达51家,行业亏损面由1.1%扩大到45.5%,可以说2002年就是券商的全面亏损年,今年的收入比去年更少,今年的日子还是人过的日子吗? 券商的苦,最大的苦还在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良资产超过600亿,这个说不出口; 2001年增资扩股的蜜月期没过完,新股东就争着往外卖股权,朝阳行业转眼就成了夕阳行业,这个说不出口; 股票可以质押贷款了,但是银行强制平仓了,这个说不出口; 委托理财,帮人家把资产理成了负资产,自己资不抵债,这个说不出口; 新股发行多了有压力,不发行没有承销费,承销商发股发成大股东,这个更说不出口。 有人说,券商苦,苦就苦在融资渠道不畅,所以应该允许券商发债,这样券商就有了增量资金,就能自救,就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水皮说,这是错把现象当本质,本末倒置只可能缘木求鱼。 券商缺的不是钱,券商缺的是变现的机会,哪个券商手中没有一大把股票,哪个自营商手中没有有几个重仓股。没有变现的机会,对于券商而言自救只会套得更多,赔得更惨;没有变现的机会,对于券商而言发债就是饮鸩止渴,不能自拔。 水皮杂谈“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开篇就是“晴雨表为什么总失灵”,指出一个现象,那就是股市行情与宏观经济背道而驰,SARS之后关心中国经济的专家开始讨论的话题是经济有没有过热,而投资者忧虑的则是为什么股指连1500点都守不住,为什么有80%的股票达不到股指的平均水平,换句话说,只有20%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上升的空间。 这个矛盾也许正是问题的关键。股市的基础是什么,股市的基础是上市公司,行情的基础是什么,行情的基础是价值发现。80%的上市公司没有价值发现的基础,甚至如南航这样当年亏损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公司也如期IPO,我们这个市场又从那里产生什么行情呢? 没有价值发现的“基础”都是由券商们一手“炮制”承销发行的,现在券商们品尝的正是当年自己栽下的“苦果”。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弹泪”有用吗?如果没用,不如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