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低迷券商盈利糟糕 参股券商面临信心考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2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张炜 “除非能够达到控股目的,工商企业参股券商的热情现已大幅降低”,某证券业内人士近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如是说。 这意味着参股券商进入了投资信心考验期,尚未参股但已有初步意向的企业值得重新 参股券商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券商的盈利能力。而目前券商盈利能力之所以糟糕,又主要受二级市场低迷拖累。今年年初,国内股市上演了局部牛市行情,但其效果只能称之为“昙花一现”。截止7月16日,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的15家券商未经审计的2003年半年报,10家券商盈利,5家券商亏损。盈利券商的盈利总额为3.73亿元,亏损券商的亏损总额为1.35亿元。而这15家券商今年上半年平均净利润仅1580万元。上半年的蓝筹股行情被市场认为是基金与券商联手发动的,但15家券商中的多数与局部牛市行情基本无缘,自营业务收入并不乐观。有多家券商在已兑现自营收入中出现了大额亏损,有的则在委托理财上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另外,作为上市公司的宏源证券已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净利润为583.14万元,同比减少81.78%。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不少投资者寄希望局部牛市行情能够再续,或升级为全面牛市行情。但一些业内人士对后市并不看好,认为国内股市受困于历史遗留的深层次矛盾,短期内很难有大的作为。某证券公司董事长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际取得利润近5000万元,因核销不良资产4000多万元,最终净利润只剩104万元。公司董事会下达的年度利润目标为5000万元,能否完成还将取决于下半年行情。他说,目前市场的核心问题是投资者缺乏信心。 券商同时面临的另一个危机,是大量不良资产待消化。据中国证监会官员在2002年透露:截至2002年5月底,中国118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额为917亿元,但其中不良资产却高达460亿元,不良资产比率超过50%。不良资产的核销,需要以券商能够产生良好的利润为基础。而像去年那样遭遇全行业亏损,消化不良资产势必被搁置。某证券公司老总以切身体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消化不良资产的难度不小。据介绍,这家新兴券商设立初接收了遗留的不良资产有3亿多,其中公司原注册所在地市委书记案子损失的11亿多,就由公司承担了2.64亿元。目前,2.64亿元不良资产已核销超过1亿元。但该部分不良资产的总量下降并不多,存量的利息支出使公司每年损失1300万元左右。1997年至今,不良资产的利息损失累积了很大一笔。对此,该公司老总说,按市场目前的运作情况,券商面临着较大危机,个别券商倒闭也绝非危言。券商不良资产多,历史包袱重,目前又缺乏一定的盈利能力,其生存肯定存在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参股券商的股东对消化不良资产未必积极。再说上述那家券商,其股东要求投资回报率不低于银行利率。2001年,该公司分红率为4.6%多,2002年为5.2%。相比之下,大约95%的券商在2002年没有分红。例如,宏源证券最近一次实施分红是2000年末期,每10股现金派发0.40元。中信证券2002年末期分红为每10股现金派发0.037元,其投资回报率非常低。某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股东十分看重眼前利益,对核销不良资产的动力则相对较弱。”有的股东认为,历史遗留问题只要挂在账上就行,应该先实施分红。据该业内人士分析,很多企业参股券商的投入并非自有资金,而来源于银行贷款,投资成本普遍偏高。 该业内人士还称,工商企业参股券商的热情现已明显降低。前几年亏损的券商也是“香饽饽”,照样可实现溢价转让。一些企业之所以如今仍热衷于控股券商,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种是真正想参与证券业的市场竞争,并通过券商的业务功能配合本企业的发展。另一种是利用券商的平台达到不良目的,存在这种思想的企业有不少。国内企业参股券商急于求成的心态十分明显,希望第一年就能产生效益,使股东心态与经营层的心态容易产生“磨擦”,给经营层带来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