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股为什么登堂入室 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 09:28 中华工商时报 | ||
对于中国股民而言,不同的大股东带给他们的是不同的感受,反过来他们又以这种不同的感受去认识他们参与的市场,得到或伤悲或惊喜的结论。 同样是受大股东操纵,当这个市场基本上都是国家控股的时候,股民的心态是麻木的,宽容的。大股东作出损害中小股东的决议很少有人会追根刨底地问为什么,似乎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没什么可奇怪的,而事实上证券市场的功能在某些人的思维定式中就是国 但是,当大股东的身份转变成私营企业的时候,股民们的心态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许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甚至是拨乱返正的举措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抵触。这一点在当年用友上市后的第一年分红上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现金分红是大多数发达市场的取向,中国的上市公司多年以来或分不出红,或以送红股替代分现金,很少考虑给投资者以现实的回报,为了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证监会甚至把这作为配股的必须条件加以考查,因此,上市公司能以现金分红,特别是以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应该是一件值得提倡的好事。 不过,这样的好事由用友来实行就变成了一场阴谋。什么阴谋呢,王文京通过现金分红高额兑现的阴谋。有心人给他算了笔账发现,通过一次分红,王文京就收回了他的原始投资,因此,一次普通的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就酿成了一场大辩论,而按照质疑者的逻辑,用友显然不应该以现金方式分红。 应该说,这是一个荒谬的结论,但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这种看似荒谬的悖论从用友上市开始就埋下了种子。一个为国企服务的市场在向私营企业敞开大门之后,一系列的假设前提都发生了变化,怎么可能要求股民们以对待国企股的心态对待私企股呢?如果说国营企业融资“圈钱”大家尚可容忍沉默的话,凭什么对王文京以36元每股的价格IPO还装聋作傻,谁不知道用友把募集的巨额资金买成了国债,谁又能扼制住用友正是用募集资金支撑高比例现金分红的联想呢? 现在同样的问题又发生在外资股的身上。 根据报道,外资企业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日资宁波东睦新材先后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查,进入A股市场IPO指日可待。 外资图谋进入A股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2001年底市场就有联合利华投石问路的试探,只不过,现在通过的这两家“迷你”型外资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品、形象以及知名度都和联合利华不可同日而语。 既然这样,问题就简单了。与其说是外资股进入A股市场为中国证券市场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是A股借了外资的光,不如说是A股市场再一次向外资敞开了“圈钱”的大门,为外商吸引“内资”,提供了合理合法的平台和渠道。 这是在吸收外资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成千上万的外商都会蜂拥而至,争先恐后。为什么?因为中国股市由于法人股不流通导致市盈率高企,外资企业只要能够IPO,那么就能获得高额的资本溢价,1元钱转眼就能变成3到4元,你说让他们上哪去找这样好的投资场所。 坦白地说,水皮原来一直赞成A股市场对像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大公司开放,一来丰富中国市场的品种结构,二来体现中国WTO之后的“国民待遇”,三来,也是最重要的,规范的、有声誉的跨国公司的进场有可能为中国的上市公司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果为此要牺牲一点利益,付一点代价的话,那么也算是学费,是物有所值。 但是,浙江国祥和宁波东睦算什么? 算“假洋鬼子”。 这样为开放而开放又何必呢? 有人说,规模小方便监管,在A股市场IPO等同于“圈钱”这种状况没有被有效地打破之前,规模小同时实际上还存在着违规成本小、道德风险大的一面。 谢百三是坚决反对派的代表,当年水皮差一点和他同台辩论,现在水皮从内心庆幸和谢教授擦肩而过,否则真不知道如何面对今天的局面。 难道我们真的要把为国有企业解贫脱困的历史使命弘扬成国际主义精神,为所谓的“外资”也服务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