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卡应对入世挑战之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4日 16:58 《中国货币市场》 | ||||
2002年3月,南京爱立信公司突作惊人之举,筹措巨资提前还清了工商银行南京分行、交通银行南京分行19.9亿元贷款,转而再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爱立信的“倒戈”,在金融界引起强烈的震荡和深刻的思考。纵观我国金融界,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各家银行开始更加激烈地抢夺市场地盘,中国金融业必将面临重新整合的命运,中外银行、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必将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主旋律。 一、银联面世,打造优势 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应从银行卡领域开始,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2002年年3月底,备受关注的、资产总额达16.5亿元、整合了中国数十家商业银行及发卡机构资源的中国银联股份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此举意味着,在金融业入世竞争力最薄弱的人民币银行卡市场上,中资银行已联手打响了防守反击战。银行卡实现联网联合、“银联”标识卡(也简称银联卡)的面世,将构建出国内银行卡的高速公路,提升国内银行卡的竞争力,非常有利于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 在国内创建统一的“银联”标识卡,是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一年来,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联网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02年底,加入银联网络的发卡银行为71家,比年初增加19家,联网机构已达2078个。全年完成银联卡交易6.3亿笔,交易金额1790多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00%和95%。交易成功率稳步提升,12月份的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85%,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为74.3%。银联卡的推行,将有利于中资银行发挥整体资源优势,使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客户争夺战中能迅速抢占制高点。 二、知己知彼,任重道远 中资银行面要想在竞争中获胜,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银联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地区、有的银行虽然已经建立起本行的联网系统,但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交易成功率还很低;有的银行发卡种类和数量较多,但大多数还不能在各大城市和地市级城市间联网通用;多数银行在ATM上实现的功能比较单一,多功能服务项目还有待开发;各中资银行的银联卡业务具体规定、操作流程互不相同,使银联卡交易不得不兼顾各种标准和处理方式,增加了交易的处理难度,阻碍了全国联网通用目标的顺利实现,尽管已颁布了统一的银联卡技术标准,但是面对如此多的卡、ATM机、POS机,以及遍布全国的网络系统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中资银行应及时制定银联卡应对策略,战胜困难,通过竞争达到发展壮大的目的。(一)努力扩大受理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银行卡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银行卡量有4.38亿张,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用卡结算却只占3.3%。银行卡业务的设备投入压力还很大(特别是ATM的投资),与发达国家ATM机的普及率相比,我国的ATM机似乎还廖若晨星。NCR公司大中华区金融系统副总裁曾卓然给出一组数字:在美国,ATM机在数量上已近饱和,每100万人口大约拥有1100台ATM机,而我国每100万人口的ATM机拥有量还不到40台。在美国,ATM、POS机上所完成的自动化交易,占总交易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中资银行在面对加入WTO后来自外资银行的压力时,ATM、POS机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加快ATM、POS等机具设备的投放速度,并加强管理维护。 (二)拓展多种服务功能 外资银行因为网点弱势,为了拓展中间业务,在银行卡方面将会寻求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例如借用ATM系统等),中资银行因此可有不少收益。但是,我国目前ATM机的功能,还只是国外ATM机的1/10。例如在比利时,银行卡可用于购物和加油、支付各种账目,也可当作电话卡在公共电话机上使用,ATM机已经从传统的出纳机,变成了存款机、查询机、商品的销售机,甚至是银行的广告宣传机。而我国绝大部分的ATM机上,还不具有账单打印、支票扫描、存折补登以及整叠存款等功能,更没有利用ATM机为银行品牌和金融产品做广告宣传的设想。当银行卡实现互联互通后,ATM机是挖掘新客户最有效的途径。如果我们的ATM机功能不上去,那到时就真是“引狼入室”了。投资建设自己的多功能ATM机网络,已关乎银行的未来。 (三)加快银联卡工程建设 要努力扩大计算机网络覆盖面,力争实现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各类银行卡的跨行通用,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全国“银联卡工程”网络。在条件成熟时,还要使我国的银联卡工程网络与VISA和MasterCard两大国际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以求大大改善我国的用卡环境,解决受理市场发展缓慢的问题;要疏通服务营销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特约商户的市场发展力度,强化特约商户的市场管理;要提高受理成功率,以此提高商户受理和持卡人用卡的积极性;要积极推进业务创新,网上银行、柜台债券交易、开发式基金柜台交易和个人外汇等业务都可以同银联卡密切联系起来,使银联卡的服务进一步贴近客户。 (四)用国际惯例规范银联卡业务 我国原先制定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没有对外资银行经营卡类业务开放空间。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出台的新的银行卡管理条例,将允许外资银行发行外币银行卡,这是政府履行WTO有关承诺的体现。中外资银行在外币银行卡市场的竞争即将开始(特别是贷记卡市场的竞争),中资银行若想在外资银行进入人民币业务市场前抢占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就应增加受理外币银行卡的商户及ATM机的数目,加速中国外币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发展,并努力通过中国银联成为VISA或MasterCard两大银行卡组织的附属会员,严格按照VISA或MasterCard组织的有关规定来约束自身的银联卡业务,最终具备发行国际卡的能力。(五)提高银联卡赢利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卡收益主要来源于卡的年费收入、卡消费交易利润、卡透支利息、卡沉淀存款的运用中的利差收入和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这些收入与巨大的设备投入和维护投入相比,赢利能力不容乐观。为此应采取措施加大银联卡的发卡量,减少睡眠卡、空帐卡的数量,提高银联卡的使用率,鼓励持卡消费,提高持卡消费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另外,比同类消费贷款利率高得多的透支利率也是当前影响贷记卡赢利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资银行在发行贷记卡时应紧密参照同类消费贷款,使贷记卡的透支额度、免息还款期限及透支利息具有真正的市场可行性。作为卡中最具赢利潜力的一种,贷记卡必将成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作战的主战场,其发展绝对不容忽视。 (六)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银联卡“征信”体制 目前各中资银行无法对银联卡申请人进行有效的信用审查,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所必需的“信用卡实名制”还未在我国实行。加入WTO后就必须按照银行卡国际惯例和操作规程来运作,其中既包括“信用卡实名制”的实行,也包括覆盖广阔的全社会“个人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各中资银行要尽早联合公安机关等部门,借助司法力量来建立这种类似“全国银联卡工程”的银联卡“征信”体制,以使自己能依法审查申请人的“信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差别利率,鼓励信用好的客户透支、贷款,来适应加入WTO后有外资银行参与的竞争形势。 展望入世后我国银联卡业务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中资银行只要积极采取措施“强身健体”,不懈努力,我国的银联卡业务一定能抓住机遇、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