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当“媒婆” 重庆多数典当行在搞股票质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 08:22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雷霞 秦勇 通讯员 陈雪莲 备受争议的股票质押业务近日在重庆大多数典当行内或明或暗地经营着。融资的大多数是开口就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庄家。7月5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重庆市部分典当行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其真实内幕。 有实力的典当行都在做股票质押 典当行在一般人心目中,主要是收取金银珠宝、汽车房屋之类的实物,靠借出资金赚钱,而重庆除少数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雄厚的典当行外,大多数典当行都在或明或暗地经营个人股票质押贷款业务。这样,客户的资金虽然变成了股票,但又可以通过典当行把资金再收回来,等于又有了一笔资金可以炒作股票。事实上,当时正是因为担心过多资金借此流入股市,典当行搞股票质押才成了“做得说不得”的擦边球生意。 记者调查了8家典当行,除一家因有所怀疑而矢口否认外,另外7家均坦言股票可以质押融资。 在重庆市较场口一家典当行,一中年男士听说需要“股票质押贷款”后,将记者上下打量,正在桌旁书写的两名工作人员也警觉地抬起头来。中年男士迟疑了一会,说股票不能质押,因为政策禁止。他建议记者到别处看看。 在上清寺一家典当行,负责人点头说可以做。条件是必须找券商来做第三方担保,同时最高只能做5成。也就是说,如果股票市值是100万元,只能贷到50万元。 在最早开办股票质押贷款业务的渝财典当行,一位姓吴的经理表示,相对于汽车抵押和房产抵押,股票质押还有低利率的优势。其他业务月息从3.5%到5%不等,股票质押融资月息仅为2%。 他介绍,1999年开办股票质押业务以来,每年业务量都在20笔左右,金额数千万元。随着股市低迷,该业务去年有所萎缩。今年初反弹行情出现后,咨询者又多起来。 券商既当“媒婆”又当保险 股票质押如何操作?这项业务有两个难点,一是借钱和放款的怎么碰得上;二是股票价格在波动,如果跌了,典当行的资金安全如何保证? 据介绍,此业务需要客户、典当行和券商签订三方担保协议,少了谁都不行。券商扮演“媒婆”和保险的双料角色。 通常情况下,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找典当行融资,愿意将持有的股票质押给典当行。更多的是,券商遇到需要资金的客户,会主动将客户介绍给相熟的典当行。三方会齐了,就坐下来谈,行规是,贷款金额越大、期限越短,获得的利率越优惠。 在操作中,典当行比较在意质押的股票所属类型。成长型、绩优股最受欢迎。相反,垃圾股、ST股票常被拒之门外。 例如,客户股票市值100万元,典当行同意质押贷款60万元,就请来券商共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客户除了签借款协议,还需出具授权书,授权券商在股票市值跌到60万元时,可强行平仓,以保证典当行的资金安全。券商也与典当行签订协议,保证在约定的平仓点强行平仓,否则,客户一旦无力还款,券商将承担连带责任。 券商为何如此卖力?知情人士称,主要是手续费可观,风险又小。做得好的营业部因此获利不菲。 办质押贷款的客户多是“庄家” 办质押贷款的客户是些什么人?业内人士称,散户很少,庄家居多。 有趣的是,在证券营业部能坐中大户室的,在典当行眼中只能算散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典当行人士称,需要融资几十万或百把十万的只能算散户。上千万才是大户,一些来融资的庄家开口就是几千万上亿元。 最早吃股票质押螃蟹的渝财典当行吴经理证实了这一说法。他们虽然大小业务都接,但很少有散户来办。因为散户的资金仅几十万元,属“小打油”,年收益20%算做得好的,如果来借款,收益可能与利息持平。“庄家就不同了,用股票质押几千万元上亿元,一只股票一两个月做下来,好的可以净赚数百近千万元,付百把万元的利息眼都不眨。” 典当行最怕扯皮 有没有因为等不到行情,或者客户融资去炒股票结果亏了,弄得典当行的资金出现风险? 渝财典当行吴经理表示,尚未出过类似意外,因为有强行平仓这个“杀手锏”。 他介绍,从1999年以来,没有出现过一起扯皮。有几次股票市值下跌,均靠强行平仓而毫发无损。也遇到过客户不愿平仓而想翻脸不认人,但典当行有客户的授权书作后盾。 在外地,强行平仓还“平”出事端。天津前不久就有一例官司,因强行平仓,券商和典当行被客户告上法庭,结果是客户胜诉。 和信典当行胡董事长认为,尽管事先签有授权书,但因为股票质押无处登记,典当行的他项权得不到认可,没有政策依据。现在尽管大家都在做,但都担心扯皮。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典当行作股票质押有政策依据。现行《担保法》、《典当行管理办法》等都未禁止股票质押业务,作为有价证券,股票质押业务应该是典当行的经营范围。 尽管重庆典当行过去和现在的“婆婆”——人行重庆营管部和市经委人士均表示,没有禁止典当行经营股票质押业务,但一些典当行人士仍然对提及此业务极为敏感,觉得此业务仍属擦边球,现在的法律只是不禁止,但明确可以操作的法律尚在业内人士的期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