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富邦 “我们不是MBO”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6日 16:13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黎霆 宁波富邦的MBO有些特别,当记者向公司咨询有关情况时,董秘否认他们进行了MBO,而说只是股东变动,和别人的那些MBO是不同的。 但业内许多人一致认为这种股东变动就是MBO。 2002年11月,宁波富邦精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10月30日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本公司第一大股东宁波市第三运输公司签署《企业合并合同》,由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宁波市第三运输公司;与本公司第二大股东宁波轻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1.60元协议受让轻工控股所持的622.8万股社会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7%)。同时,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与轻工控股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以每股1.60元协议受让轻工控股所持本公司1393.2万股社会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上述股份转让及吸收合并完成后,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上海城开成为第二大股东;宁波市第三运输公司、宁波轻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持有本公司股份。 这一收购由38岁的富邦控股公司法定代表人宋汉平牵头,而宋汉平是轻工控股的总经理,原来还是宁波富邦的董事长,2002年4月底才辞去董事长和董事职务。在富邦控股集团中除轻工控股持有25%股权外,宋汉平等18名自然人持有43%股权,其另外17名自然人也都是来自轻工控股的管理层。业内人士指出,显然这是以宋汉平为首的轻工控股高层,通过设立富邦控股集团来对轻工控股实施MBO,然后吸收合并宁波三运的方式,实现了对宁波富邦的MBO。这个MBO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出面实施MBO的管理层并非富邦的创业元老,而是一家借壳上市的国营公司管理层。 宁波富邦原名宁波华通,早先曾投身高科技,1998年被来自北京的高科技企业中物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大股东”执掌公司大权。然而高科技的战略转型实际上并没有给华通带来任何益处,反而让公司因亏损最终戴上了ST的帽子,这使得中物投资与其他股东之间矛盾激烈。1999年6月,中物投资终因拖欠山西两家金融机构2000万元未还借款,所持2016万股公司法人股被山西法院冻结并拍卖。结果,宁波轻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竞拍获得此2016万股公司法人股,尽管只是第二大股东,但以轻工控股为主的新班人马在8月份即迅速入主,轻工控股顺利实现了借壳上市的目标。 富邦的MBO在更早的时候已有迹可寻。2002年9月17日,公司发布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决议,称公司名称由华通变更为“宁波富邦精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多月后的公告可知,MBO时受让股份的就叫做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而且富邦控股成立于2002年4月,与受让股份也仅半年之隔。2002年8月,上市公司还公告称解除了向宁波家电公司转让股份的计划。而根据2001年12月的公告,宁波家电公司原本是想来做第四大股东的,解除这一转让计划,也透露出为MBO让路的行迹。 富邦控股从轻工控股那里受让的1.60元的价码着实不低,因为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仅为0.8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