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交通:我们6年前就动手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6日 15:1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见习记者张东臣 从国家控股到“职工持股会”控股,大众科创(现名大众公用)和大众交通早在6年前就通过员工持股巧妙的完成了MBO。 1997年2月,大众科创和大众交通职工共同出资7000万元创立“大众职工持股会”,随 大众交通和大众科创(现名大众公用)分别于1992年8月和1993年3月上市,都以出租车经营为主业。当时,大众交通是国家股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090万元,占59.21%。而大众交通又是大众科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450万元,占35.71%。这一结构是出租车市场必须由国家控股的背景下形成的,虽然国家股东仅出资5090万但是就能同时控制大众交通和大众科创,控股3亿多社会资产。形成一条国家股控大众交通、大众交通再控大众科创的纵向近控股链。现任大众公用董事长的杨国平曾同时但任大众交通和大众科创的董事长。 1997年2月,大众职工持股会由大众科创和大众交通的2800余职工共同出资7000万元组建。根据最初的持股会章程,公司经理一级干部每人出资20万元,中层干部每人出资10万元,管理人员出资5万元,驾驶员按自愿原则1万-3万元不等。 由于持股会不是法人,很难从事各种经营活动。1997年9月18日,“大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成立,杨国平当选为理事长,张锡麟为管理公司董事长,缪林标为总经理,顾倚涛为副总经理,首批会员2827名,股份总额为7000余万股,每股1元人民币。持股会占企管公司的股权比例达95.71%。 紧接着,由企管公司出面受让原由大众交通持有的大众科创股权。由于大众科创上市后股本扩张迅速,到1997年初,其总股本已由上市时的1400万元扩至12948万元,大众交通持有的500万元也迅速扩至4297万元。企管公司从大众交通持有的33.19%大众科创股权中,受让20.08%共2600万股,每股转让价4.3元(当时净资产为3.58元,高出20%),共需资金11180万元,企管公司既然是企业法人,自然可以向银行贷款,筹措股权款不成问题。与此同时,大众交通还把5.02%的股权转让给煤气公司,把2.01%股权转让给下属的另一子公司,从而由第一大股东降为6.08%的第三大股东。企管公司随之占据控股地位。 企管公司除购买股权外还可以从事别的业务,到1998年初迅速发展成为净资产1亿多,总资产3亿元的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职工们以1元/股认购的持股会股票净值已达1.28元,一年增值28%;1998年8月大众科创配股后,其在大众科创持有的股票净值又增至2亿多元。经证监会批准,大众交通向大众科创定向发行法人股1.4亿股,每股价格3.32元,共4.65亿元,大众科创以1000辆营运车辆和两家交运公司的股权折价4.272亿元认购,差额3700余万元以现金补足。用资产认股,资金问题解决了,产业重组也实施了,出租车等交通方面的业务逐渐向大众交通归并,大众科创逐渐转向以高科技为主业。 定向增资实施后,大众交通的总股本由42585万元增至56585万元,大众科创便成为占大众交通24.74%的第一大股东,国家股东以20.1%退居第二。也就是说,大众持股会又通过大众科创,间接实现了对大众交通的控股。 大众持股会规定股票不能抛售,但并非不能转让变现。其做法是,每年年初,企管公司年报审计完毕,出让者均按上年净资产价格转让给持股会,持股会再以此价格转让给想购进的职工。大众公司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均需持有相应股份,若转让后不再持有股份,即视为自动离职。只有到退休时或离职时才可转让变现。由于持股会股票净值年增长都在20%以上,再加上每年都有新员工加盟,成立以来总是卖少买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