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市避险待完善 黄大豆2号合约应尽快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 10:21 中华工商时报 | ||
晓舟 自从去年3月15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执行黄大豆1号合约,停止进口大豆在期货市场交易后,我国大豆期货价格一路攀高,从合约实施之日的2100元/吨一路攀升到2003年4月的最高价2900元/吨,同时还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关专家呼吁黄大豆2号合约应尽快推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有一半的需求量要从美国等国家进口,大豆进口量已占到世界大豆贸易量的1/4以上,大豆期货年交易量已占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1/4,成为世界第二大大豆期货交易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上涨极为反常。首先,从影响豆价的供应源来看,世界及主要产地国家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据预测,2002至2003年度世界总产量将达到19400吨,总产量比上年度增加约1500万吨。 其次,从影响豆价的需求因素来看,世界大豆消费地区的总进口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全球2003年度的总需求增长量不会超过500万吨。 然而来自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表明,从2002年3月15日(黄大豆1号合约实施之日)至2003年4月30日,大豆期货价格从2100元/吨一路攀升到2003年4月底的最高价2900元/吨。 专家认为,2002年3月,大商所对原大豆期货交易合约进行了重大修改,将原合约改为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主要修改内容是规定交易标的物为国产大豆,进口大豆不得用于交割。2002年3月15日,黄大豆1号合约开始上市交易,大豆期货价格从当日的2100元/吨一路攀升到近期的最高价2900元/吨。剔除了进口大豆交割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市场容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带来交易市场过度投机和违规炒作现象严重等一系列后果,进而导致国产大豆人为短缺以及价格不断上涨。 随着期货市场大豆价格的不断上涨,大豆下游产品如豆粕等难以跟随,价格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张家港东海粮油在豆粕市场报价日跌幅高达200元/天,国内中小压榨企业的生存岌岌可危。 早在黄大豆1号合约上市后,黄大豆2号合约的推出就已经被市场望眼欲穿。期货专家认为,廉价进口大豆、少用豆油配额、力争豆粕出口,将加工利润留在国内,理应是目前发展大豆产业的市场策略。大豆期货市场必须同时兼顾上游生产者———豆农、中间贸易商经纪商、下游消费者———用豆企业的利益。否则,上游的农民和下游的加工企业都不能顺利进入期货市场,他们的生产风险得不到规避,从而使资金巨锷和控制仓单的流通商很容易合谋操纵市场,哄抬价格。因此,尽快推出黄大豆2号合约,完善大豆期货市场避险体系,已显得越来越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