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炜
从2000年9月起,深圳证交所暂停了新股上市业务,所有新发行的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转到上海证交所上市流通。
恢复深交所新股发行呼声不断高涨
管理层做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深交所能够集中精力筹建创业板市场。然而,资本市场风云突变,全球创业板普遍由热变冷,德国甚至有计划的关掉了二板市场。
于是,在深圳市政府向中央政府建议尽早推出创业板的同时,有关恢复深交所新股发行的呼声也不断高涨。
深交所持续两年多停发新股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凸现。证交所实现垂直领导,证券印花税也绝大多数归中央所有,深交所新股融资功能的暂时“休克”,其损失不再突出表现为地方税收所得。但实际上,深交所的尴尬现状,是深圳经济极不愿看到的。保持证交所的活力,对深圳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而现在停发新股使深市两年累计流失二级市场交易金额达4695亿元,平均每月流失187.8亿元,相应平均每月流失印花税收入3756万元,两年累计流失印花税收入近10亿元。
用业界人士的话来说,“环顾全球,没有哪个全国性的交易所像中国深圳这样,开而不发,这是政策使用的不正常现象,更不是经济行为。”若深交所长期这样尴尬,深圳金融地位就很难再上台阶。
蓄水池作用明显弱化
随着沪深股市规模差距的拉开,深圳证券市场及金融市场的地位逐渐逊色。深交所作为深圳资金蓄水池的作用已明显弱化,甚至还导致人才的流失。
金融机构及各类资金青睐程度的减弱,使深圳金融业很难与上海媲美。资本市场地位上的差距,同样拉开了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经济优势比较上的差距。
撇开地方利益之争来看,深交所停发新股,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在停发新股前21个月,深市累计上市新股成交贡献一直领先于沪市,停发后,形势发生逆转,截至2002年10月,沪市累计上市新股成交贡献已经达到41.82%,比深市停发前沪市累计上市新股成交贡献的19.86%增加10%以上,而同期深市累计上市新股成交贡献还不到4%。
再看市场规模,两个原本旗鼓相当的市场,现已拉开一定的距离。以2003年4月18日的数据,沪市和深市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732家和505家,上市证券总数分别为848只和614只,流通市值为8954.75亿元和5734.63亿元。
停发新股投机炒作更厉害
可见,深市正在逐渐成为相对沪市较小的市场。在市场不规范的背景下,投机性的资金偏爱炒作中小盘股或较小规模的市场。而深交所主要是一个存量市场,面对的却是一个增量的资金群体,由此容易引发更大泡沫、投机炒作更厉害等问题。
同样受到停发新股的影响,深市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也容易落后。国内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整体素质提高,较依赖于发行新股来“输血”,而现在深市却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
面对注重价值发现及追捧蓝筹股的市场新变化,深市亟需补充蓝筹股,从而巩固市场的基础。否则,深市将成为畸形的市场。
显然,深圳证交所的现状已难以让市场理解。有市场人士甚至指出:“与其不让发行新股,不如关闭算了!”
从国内证券市场目前的情况看,决策层既不可能立刻决定沪深主板市场合并,也不会匆忙推出创业板。专家学者一直不遗余力地呼吁尽早推出创业板,认为设立创业板是大势所趋。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得到证券市场的有效支持,付出的历史代价将是惨重的。
遭受痛苦煎熬
但现在看来,只要主板市场投资者信心难以有效恢复,国际上的创业板也难有起色的话,国内创业板的开设问题,恐怕将继续受到“两难”的煎熬。在此煎熬下,深交所若继续享有现行政策,同样是继续遭受痛苦的煎熬。
有效避免深圳和深交所困境的现实办法,是恢复深交所的新股发行。创业板的筹建早已超过预期时间,深交所重发新股不会影响到日后设立创业板的技术准备。
同样,深交所恢复新股发行也不会冲击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即便今后主板市场走向“合二为一”,也不会受到深交所在现有条件下恢复新股发行的影响。
可以相信,决策层若能满足深圳这一要求,将更有利于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可能会被市场视作一大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