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型基金:投资者该怎么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4日 10:53 中国经济时报 | ||
熊丹 今年2月18日,湘财合丰三只行业类别基金获准发行,备受市场争议的伞型基金终于在中国证券市场浮出水面。3月12日,招商安泰系列基金正式刊登发行公告。招商安泰系列、湘财合丰行业基金两只“伞”率先亮相,在它们身后,还有近十只各具特色的伞型基金在等待面市。今年基金市场的主角似乎是伞形基金。 伞型基金在国外的金融市场是很流行、很成熟的金融产品,但在中国,以目前的金融市场状况,伞型基金究竟能否为投资者遮风挡雨?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全面了解伞型基金的投资特点,而且必须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去投资伞型基金。 中国的基金市场目前仍受政策的较大影响,还存在庄股多、信息披露不准确等不规范因素;而且,一些国有上市公司不以回报率为目标。另外,伞型基金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的探索,必然会在一些操作性的领域涉及到原有的监管架构没有覆盖到地方:例如,在契约型的结构下,子基金是否具备独立的法律主体性?不同子基金之间如何保持利益在伞型结构层面的一致性同时又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子基金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应当如何协调?当前管理层对于基金的基本要求是应当适用于整个伞型基金层面还是子基金层面(例如对于债券的投资限制等)?这些问题都导致投资伞型基金潜在非系统风险。因此,这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的足够重视。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如何操作、把握这种全新基金品种的投资机会,以寻求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呢?伞形基金作为一种结构式的子基金组合,“自由转换”是该基金最大的亮点。但这恰恰也是得投资者很容易产生操作“误区”的地方,投资者在买入伞型基金后,便开始对照股市债市行情,频繁转换。可是,转换的最佳时机是什么,如何把握转换节奏,其实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清楚。经验丰富的机构投资者尚可以以行情为转换的参照物,但普通投资者很难做出较准确的判断。“行情变,忙转换”是投资大忌。频繁转换的后果就是,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都是受害者。对于基金公司,过于频繁转换使得基金规模的不断波动、基金性质的不断改变,增加了基金的操作难度,继而影响最终的基金理财业绩。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一种子基金则意味着选择一种收益预期。基金不同于股票,基金具有长期稳健特征,但基金也有踏空和套牢的可能,频繁的转换奔波中会丧失许多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伞型基金的转换要慎重,过于频繁的转换无异于投机,同样有很大风险。 当太多的“价值型”、“成长型”、“增长型”等等类型基金逐渐投资者被淡忘之时,投资者要采取何种投资策略才能撑起伞形基金——这把证券市场的“保护伞”? 首先,投资者要明白基金并不保证绝对收益,存在一定风险。在相同的经营环境下不同基金公司的经营水平悬殊,投资者应根据各基金管理公司的背景、投资理念、内部管理制度、市场形象、旗下基金的历史业绩以及公司的员工素质、客户服务等情况(综合分析)选择一家值得信赖和符合自己的风险容忍度及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公司。 其次,同一伞形基金中各子基金的投资目标、风格的差异、风险/收益特征是不同的,伞型基金各子基金优势的发挥是以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前提。在目前我国金融品种较为单一的情况下,需要对各子基金间之间的差异进行认真甄别。以招商基金为例该公司通过对风险收益特征有显著差异的股票、债券资产的不同比例配置,构建风险收益水平分别为低中高的债券基金、平衡基金和股票基金。其中债券基金属于纯债券投资,收益稳定;平衡型基金股市债市平衡布局,获利风险均衡兼顾;股票型基金通过投资股票,追求较高回报,适合那些追求高回报,又能接受较高风险的投资者。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按自己的理财需求,可以根据各子基金总报酬率、基金费用等因素确定具体的投资品种。 最后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跟炒股不一样,基金类投资期望获得稳健的长期回报。习惯于短线投机,快进快出的频繁转换的投资模式来自股市的惯性思维方式,但对于投资伞形基金而言,短线投资理念往往是事倍功半,疲于奔命,平添风险。因此,普通投资者既然投资基金就是委托专家理财,最好还是信任投资专家的投资分析技术和操作技巧,以免两头踏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