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向好公司业绩大增 探秘千家公司年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8日 08:08 证券市场周刊 | ||
2002年报与2003年一季季报显示,在宏观经济不断向好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在逐步提高 本刊记者 张军 林中;本刊数据室 闫彬 孙庭阳 截至本周,已公布年报的1061家公司2002年平均加权每股收益为0.1834元,同比增长 业绩高增长探秘 观察每股收益前100名的股票,其每股收益的水平均超过了0.40元,而前50名更是达到了0.50元。有6家公司收益达到了每股1元,而其中有4家是通讯类公司,显然手机行业去年表现最为突出。在排名前列中,港口、汽车、钢铁等行业表现也非常突出,长安汽车等热门股位列其中,表明市场的确是以业绩为基础展开行情,而这一点应是年报的启示之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共有93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占总数的8.77%,在每股收益后50名中,其每股亏损都在0.20元以上,ST公司占据了近一半,业绩不佳的公司大多处在传统行业,并且以上市多年的老公司为主。与这些亏损股相伴的是其股价大多节节下跌,因此规避ST股及多年绩差股的业绩风险是此次年报的又一启示。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采掘业、交通运输仓储、通信、信息技术等行业整体的平均收益排在前列,与基金重仓的行业有所不同。特别是通信、信息技术行业。银河证券行业研究员王国平认为,通信行业最主要的亮点是手机行业的销售出现了大幅的增长,其作为消费热点,行业毛利率较高。从主营利润增长来看,造纸印刷行业、石油化工行业表现较为突出。而交通运输仓储行业则在各项指标中均表现优异。这种高增长行业及基金重仓行业的不同,将为其他主力资金提供建仓的可能,因而有机会成为后市的潜在热点,这是年报的启示之三。 蓝筹股为何崛起 从总股本角度来观察公司年报业绩的情况,总股本在8至10亿的其平均每股收益达到了0.22元,也是净利润同比提高幅度最大的。而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只为0.12元,这显示大盘的公司去年业绩较佳,对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的提高贡献较大。 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清议认为这主要是大型企业由于规模的优势,在去年的油价、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受益最大。排位前列的少数大型国企便占据了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长的绝大部分,所以市场的整体趋势应是由这些大公司决定的。 事实也是如此,在今年由经济景气而催发的牛市中,以汽车、钢铁、金融景气行业的大盘蓝筹股涨势突出。据统计,1月6日至4月15日,77%的股票落后于大盘,市场中活跃的股票只占16%,而且集中在大盘蓝筹股上。蓝筹股的热炒有其业绩高速增长做坚实基础,同时也印证了本轮行情价值投资的理念。 谁是白马 我们对2002年和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公司进行了统计,前100名的公司其两年主营收入的增长均超过了20%。其中连续两年主业收入超过100%的公司5家。TCL通讯、波导股份位列其中。另外同时连续两年主营收入在50%至100%的公司28家,主营收入在30%至50%的公司达42家,投资者可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同时,我们观察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情况,现金流充沛的企业其经营业绩也较为真实。在已公布年报的公司中,每股现金流排名前三十名的公司现金流都达到了1.5元以上。业绩优秀的中兴通讯、TCL通讯的公司也排在前列。这些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2002年业绩增长较快的钢铁、汽车等热门行业,其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较快。汽车行业的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福田汽车等经营性现金流都位列前茅,显示其行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除了少部分公司现金流的增长是由于增发等原因,大部分公司都是源于销售和资金回笼的良性循环。 另外,今年上市公司主动分配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派现的公司已占到总数的六成以上,在高派现的公司中,有部分公司的股息率超过了一年期存款税后利率,已具备了中线投资价值。而一些每股公积金较高,且2002年不分配或分配相对不多的公司,其2003年中期或年终送股或分红的可能性大增,因而也存在着较大的机会。 季报继续保持高增长 截至本周,共有538家公司公布了季报,从每股收益来看,有333家公司同比出现了增长,其中增幅在10%的达到了43.49%,同时有近1/4的公司业绩增幅在50%以上,高增长的公司明显增多。在业绩同比增长数倍的公司中,以扬子石化为代表的石化塑胶行业明显复苏。而马钢股份、凌源钢铁等钢铁股则继续受益于一季度钢价的上升。另外,长安汽车依然排在前列,年报亏损的安凯客车,一季度盈利大增,显示汽车作为一季度经济中最亮的亮点,也在上市公司的季报中得到体现。总体看,传统行业复苏迹象明显。 从季报占全年的业绩比例来观察,具有可比性的471家公司中,有167家公司的每股收益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5%,占到了35.46%。有9.34%的公司季报业绩已占到去年全年的50%以上,其今年业绩完成的情况将较为乐观。总体看,排名前列的公司,大多是去年全年指标较低的缘故。但这也表明部分绩差公司开始扭转弱势局面,这在金属非金属和石化行业表现得较为突出。 融资效果揭开谜底 上市公司配股、增发是真的为了公司长远发展而进行的融资还是为了圈钱而为之?募集到的投资者的资金真的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了吗?在2002年年报中我们找出了答案。考虑募集资金投产发挥效益需要一定时间等因素,我们将分析的目标锁定在2001年实施配股、增发及新上市的公司。 从2001年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业绩看,2001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2285元,而到了2002年平均每股收益就只有0.1897元,下降了17%。在2001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3850元,而2002年就只有0.3043元,下降了21%。即使考虑股本扩张等因素,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之低也是显而易见的。像深天马在增发之后每股收益由2001年摊薄后的0.126元变为2002年的-0.2630元,天大天财由2001年的0.491元下降到2002年的0.2645元,春兰股份由2001年的0.422元下降为2002年的0.2320元。 相对于实施配股、增发的公司,2001年上市的新股2002年“变脸”、业绩滑坡现象却大为减少。2001年上市新股当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2761元,2002年为0.2557元,下降幅度远小于配股及增发公司,这表明2001年以来,上市新股质量逐步提高,这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构筑了良好的基础。而其中业绩大幅增长者犹为值得投资者关注,像北京巴士(600386)、华能国际(600011)、中新药业(600329)、金山股份(600396)、北生药业(600556)等。 而通过配股、增发后每股收益并未摊薄稀释而仍能大幅增长的公司同样值得关注,像青岛啤酒,其2001年每股收益为0.1029元,而2002年为0.2307元,增长了1.24倍。同样增长的还有北亚集团、中兴通讯、新农开发等业绩增长而股价未大幅上扬的公司将为投资者提供绝好的获利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