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施出浑身解数 欲染指千亿元企业年金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7日 09:5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面对年增长达1000亿元的企业年金市场,券商怎能作壁上观。在保险公司、基金乃至银行的激烈竞争之下,券商纷纷祭出"撒手锏",施出浑身解数,力图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在我们这里开户运作的企业年金已经有8个亿,"上海某证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估计还会越来越多。" 这只是企业年金在资本市场里的冰山一角。据了解,许多券商瞄上了企业年金这块巨大的蛋糕,准备将它作为今后资产管理的重要资金来源来发展。一些动作较快的券商已经先下手为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企业年金领域,并且斩获不小。 一家券商透露,最近它们与两个中心大城市的社保基金理事会在企业年金的委托资产管理上达成了合作协议,先期获得的资金就达3亿元。 据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估计,在企业年金市场启动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券商怎能不闻风而动? 年金市场启动 企业年金,是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一般由有能力的企业自愿建立,由企业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费用,进入职工个人年金账户,由职工在退休后领取。在国外,企业年金被称为社保体系的"第二支柱"。 企业年金在我国还是个新生物。尽管早在1991年,国务院的第33号文件就规定,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并在政策上给予指导。之后,《劳动法》和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文件法规都作出了鼓励的姿态,但由于缺乏具体实施的方案,因此成效并不明显,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不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6%。 直到200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企业年金才真正开始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该方案明确指出,企业可以提取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4%的资金购买企业年金,并享受税前列支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年金的运作模式,该方案指出,我国企业年金管理采用个人账户方式,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 该文件规定,辽宁省为试点地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试点,可确定一个具备条件的城市进行试点。此后,深圳、上海、淄博等城市陆续推出对企业年金的优惠税收政策,北京市也针对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作出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税前列支的规定。 虽然这些仍然属于个别区域的试点行为,距大范围的政策落实还相距甚远,但是,毕竟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已经开始启动。政策上对企业年金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目前,酝酿多时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已起草完毕,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这份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模式及运营机制等作出了详细的明确规定。业内人士指出,该办法的最终出台与实施,将使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对接有章可循,开辟我国资本市场的又一资金来源。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日前表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的企业年金参保人群为650多万人,积累资金已达500亿元。专家指出,伴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将会迎来高速增长,每年新增企业年金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以上。不久的将来,我国企业年金将滚成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有学者预计,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0亿元。面对这笔数额如此之大的资金,相信任何机构都能体味到其投资管理需求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资产管理转型 与企业年金市场的风生水起相比较,券商的委托资产管理业务近年来正走入一个艰难的转型时期。特别是资金来源渠道,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在1999年到2001年牛市来临之际,券商的受托理财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据估计,当时券商受托理财的规模达到1200亿元以上。但是,在受托资金渠道上,券商采取的大多数是粗放经营,上市公司和一部分企业的闲置资金成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由于竞争激烈,大量券商采取了高额保底的做法,为委托方承诺远远高出银行利率的年收益率。 此后的情形众所周知,大盘下跌,委托资产管理成为券商的又一亏损黑洞。直至今日,仍有相当部分的委托资金没有解套。 在此情况下,券商不得不作出反思。国泰君安的章飙博士指出,继续采取保底的方式进行委托资产管理已不合时宜,券商需要的是加快业务转型,还委托资产管理其本来面目,即券商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而不对收益作出任何承诺。 问题是,对于前两年已经被委托资产管理整怕了的企业来说,承诺收益的尚且得不到保障,不承诺的又如何信得过?而且,企业一般对资金的回报率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回报率方面的保证,企业又怎么愿意将资金投入其中? 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已经成为券商资产管理面临的现实课题。而企业年金市场的迅猛增长,则让券商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所在。 "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需求十分吻合券商资产管理的目标,"兴安证券的骆浩钧指出,"首先,企业年金要求的是安全性第一,而对回报率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券商不会面临太大的回报压力;其次,企业年金规模庞大,符合资产管理面对大型客户的市场指向;第三,企业年金是一个长期积累型的资金,更有利于券商长期运作,如果管理得好,管理费将成为券商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据悉,某大型券商已经开始实质性运作企业年金市场,并且开创了不保本、不保底的委托资产管理业务的先河,近期资金就将到帐。有关人士透露,他们的办法是,设计出一套较为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将风险加以有效控制,并且在营销过程中将这套模式开诚布公地讲给企业听,告诉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会怎么做,使企业产生信任感,日后的整个运作过程也将透明化,每个星期都会向企业提供交易明细,使企业做到心中有数。"完全改变了过去委托资产管理黑箱操作的模式。"这位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开始积极筹划企业年金管理的券商不在少数,而占得先机的往往是那些规模较大、信誉较佳的券商。这或许预示着,今后券商的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又将面临一轮洗牌。 机构竞争激烈 面对庞大的企业年金市场,券商固然心动,其它金融机构更是垂涎。可以说,在企业年金市场上,券商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最有力的竞争者来自保险公司。在各家保险公司今年的全年计划中,无一例外地将企业年金市场作为公司重点开发的领域。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称,积极拓展企业年金市场,既是保险业的责任,也是保险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文辉认为,保险公司在年金市场中具有六大优势:精算实力、销售能力、产品多样化、长期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能力、提供一揽子服务、实施审慎监管。这些优势使保险公司目前能够在年金市场中扮演了领跑者的角色。 基金公司也是券商的竞争对手之一。在社保基金入市方面,基金公司已经占得了先机,因此,对于企业年金市场,基金公司不可能无动于衷。一家已经获得社保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基金负责人介绍,他们早就动手研究针对企业年金市场的一些对策。"如果基金专户理财政策能够出台,基金公司应该比保险公司具有更大优势:因为保险公司入市只能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这等于绕道而行,基金公司由于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所以比保险公司具有更大的优势。"一位基金界人士认为。 信托公司同样不甘落后。中信信托已经公开推出了企业年金信托业务,为企业提供包括咨询、方案设计、账户管理、投资管理、账户查询等一系列的服务。 此外,更令券商担心是,将来银行也可能加入抢食者的行列。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的"巨无霸",虽然目前还受到政策限制,未能正式参与年金市场,但政策很可能会放开,银行一旦加入,将成为券商最大的竞争对手。 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券商的优势何在?一家在年金市场中卓有绩效的券商负责人认为,券商最大的优势在于对证券市场的熟悉和强大的资产管理能力,作为最接近证券市场的金融机构,券商在方案设计、投资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视角。"我们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他说。 (《上海证券报资本周刊》记者 叶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