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造?不得不扭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3日 17:47 《新财经》 | ||
从2000年开始,一场造系运动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骤然掀起。这是一股让人震颤的力量。整个资本市场无不为之侧目。一时间,各路系主粉墨登场。系中有戏,好戏连台。 据《新财经》的调查和估算,在近3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近40家系族浮出水面,关联上市公司达200余家。 这些或大或小的系族已成为中国金融、证券监管当局最为关心也最为忧心的一族,因为在金融体制还需大力改革、金融风险还需大力化解的今天,对这些系族的处置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监管当局不得不慎而又慎三思而行。 其实,成熟市场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金融支持至关重要。企业能不能上一个台阶,能不能度过发展中的瓶颈难关,金融支持必不可少。 所以,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会自然进入资本市场吸纳支持产业发展的各路资本。虽然这是一个资本乱窜的时代,但在持续不断地对资本的竞争中,企业为了自身更具竞争力和能更有效地分解风险,势必会自然地产生裂变,将独立的产业拆分出去独自上市,形成各自独立的融资系统。这样,一个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系族企业集团就随着企业的发展自然产生了,就像母鸡下蛋一样自然。如联想将制造业务和分销代理业务一分为二,各自独立在香港上市,形成独立的融资体系;TCL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势必会将旗下的6大业务裂变为6个独立的上市公司。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一种趋势。 “系”不需要去“造”——对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来说。但通过一系列高超的资本运作,以小博大,将各个关联企业的资金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如相互支撑的多米诺骨牌般的造系,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是危险的,如果它的目的就是圈钱及对资本实施掠夺的话,那在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生态下是很安全的,但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破坏是巨大的,甚至货币市场也会遭遇挡不住的风险。 我们今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场在某种程度上“被扭曲的造系运动”。但《新财经》不是在否定多元化,也不是在否定企业的资本扩张,我们否定和反对的是借“造系”实施多元化的假象,实际上实施对财富资本的掠夺,而这种现象已展现出扩大的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我们不得不深刻地反思中国目前的金融生态和金融监管生态。民营私有企业在现实中的普遍景况是告贷无门下的抵押贷款,所以,它会积极寻求上市或买上市公司的壳以得到无成本股权融资和相对便利地取得贷款,也会进一步寻求控制国有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以便得到政策性贷款、财政补贴、国债项目、指令性计划和地方政府扶持的“国有”独家好处。而在目前的监管生态下,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同股不同权,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及治理水平低下,圈钱、圈钱、再圈钱,成为控制上市公司的最主要目的,监管对圈钱现象无可奈何——完全卡死,上市公司融资功能消失;不卡死,圈钱泛滥;大股东无偿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后,无力偿还时,以物易债,监管当局也无可奈何。如此监管生态下,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玩弄中小股东于股掌之间才是傻瓜,这些系主们如果不“不遗余力”控制上市公司才是大傻瓜。所以,这场造系运动虽是被扭曲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在发展上台阶过程中无奈的选择,是自然而然的生存选择,是“有心人”面对中国金融生态、监管生态理性思考以后的必然选择! 这么多年,社会各界一直在呼唤为民营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金融当局是不是多少回应了这些呼吁,是不是过多地考虑了金融监管的现实水平及自身面对的风险,而没有顾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呢?证券监管当局面对那些别有用心的系主一次又一次疯狂地掠夺中小投资者,又拿出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呢? 这股不得不被关注的被扭曲的力量,势必要扭转过来。否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