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特“博傻”中纺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31日 15:05 证券投资 | ||
宏源证券 刘元平 2月底,江苏南大、广州赛清德顺利入主ST中纺机董事会,隐藏在背后的南京斯威特(持有江苏南大80%股权)也由此浮出水面。南京斯威特,资本大鳄——斯威特集团旗舰,该系在上海科技、南京中商、广济药业、重庆实业等股权运作中的表现使投资者对此次入主有了许多猜测和遐想。 实际上,此次斯威特入主中纺机着实有些使人不解:中纺机自1999年戴帽后至今无法摘掉。而截止2002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与负债分别为6亿和5.5亿,净资产不足5000万,净利润仅450万,其每股净资产值仅0.13元,而且很难看到短期内重新崛起的迹象。在这种背景下,斯威特义无反顾地投身中纺机,其行为似乎更像“博傻”。其实,早在2002年2月,当时中纺机第一大股东太平洋机电就将所持8927万股和4642万股国家股分别转让给青海东胜化工和江苏南大,分别占25%和13%,只是转让协议后来重新修改,江苏南大以29%的股份获得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此次他们进入董事会则是正式获得控股权的标志。 资本运做不遗余力 南京斯威特成立于1992年8月,注册资本3亿元,最初由中国科学院南方信息产业集团兴办,后中科院退出后转为民营。斯威特系规模庞大,其成员包括斯威特新技术创业、斯威特通信技术、斯威特数据图文、斯威特电力设备、斯威特高科技风险投资、西安斯威特通信设备和江苏南大等。斯威特正是通过这些窗口,逐步在资本市场进行系列运做的。 1.2000年5月,斯威特收购一钢异型25.45%的国有法人股,从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完成了其出击资本市场的第一役。在获得控股权后,斯威特对该公司进行了系列重组,将旗下的通讯类资产注入,并随之改名上海科技,形成脱胎换骨的变化。 2.南京中商上市之前,斯威特新技术创业及时从南京市国资公司手中以2.5元的价格受让1600万股股份,以风险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而在该公司上市后即退出。 3.2000年8月,斯威特高科技风险投资通过收购广济药业900万股国有法人股而成为其第四大股东,但在2001年8月又将股份以2.67元每股的价格悉数转让,获利多少则不得而知。 4.重庆实业是进入斯威特视野的第四家上市公司,而且采用了资产重组的方式来完成。重庆实业投资3600万元购买了南京斯威特电力设备8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通过此次收购,斯威特通过资产注入的形式进入重庆实业,但对其产业结构影响不大。 加上最近介入的ST中纺机,斯威特参与或曾经参与的上市公司已多达5家,但其中有实际掌控权的仅有上海科技和ST中纺机两家。 致力于价值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斯威特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斯威特参与上市公司就是要实施其战略重组计划,将集团控制的优良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以实现其发展高科技企业的目标,但是合作过程中仅仅依靠参股而不是控股来对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运作,几乎很难奏效。因此,似乎也就不难理解其退出南京中商、广济药业了,即只作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控股权后,进行高科技产业的运做要容易得多,而上海科技则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从斯威特参与5家上市公司的途径和手法来看,依然是市场目前采用较多的协议股权转让方式。而相对于其他机构而言,斯威特对上市公司的介入明显有一种产业扩张的意图。从它所参与的5家上市公司所表现出的共性来看,都是一些产业结构较落后或主业不突出的上市公司,它们均以股票或现金置换斯威特旗下的优质资产。从运作思路上看,斯威特与德隆、明天有一定相似之处,在一级市场上通过不断注入优质资产使基本面得以提升,从而二级市场的股价水涨船高。有所不同的是,其他机构似乎较侧重于资本运营,对二级市场股价影响巨大,但斯威特所参与的5家公司中,除上海科技涨幅较为可观之外,其他个股表现似乎并不突出,斯威特在其中所起作用不大。而根据斯威特实际掌控人严晓群声称,斯威特的定位就是发展高科技,介入资本市场也是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以把企业做大,至于二级市场表现则不是公司所考虑的范围。可见斯威特的主要精力仍然是在产业资本的运做上,在股价运做上似乎投入并不多,这也许就是关联公司二级市场表现平平的原因。 “博傻”动机意图深远 按照以上思路,不难看出斯威特近期参与的ST中纺机的意图。按其风格,势必会对ST中纺机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将优质资产转入上市公司。由于现有的通讯资产已注入上海科技,集团另一块盈利性比较强的显然是电力设备类和环保业务。因此不难想象,ST中纺机有望向环保或电力设备行业迈进。而斯威特先期对ST中纺机的改造也说明了这一点:去年11月底,斯威特已将上海东浩环保装备84.6%股权、价值1.03亿元捐赠给ST中纺机,为中纺机每股净资产贡献了0.29元。而12月杨浦区政府便以土地使用权补偿费1.22亿回报给ST中纺机,由此公司每股净资产值达0.76元,在这种状况下,ST中纺机的摘帽显然只是时间问题。从成本看,1.2亿的投入,换回的是ST中纺机38%的股权,而中纺机每年十数亿的销售收入和再融资能力将是今后长期的回报。 可以说,斯威特系战略意图主要就是借助资本市场打造自身的产业平台,构筑一系列的融资通道,整合旗下电力、通讯等优质资产。这在目前直接上市存在较多障碍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一旦这种判断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便不难理解斯威特不遗余力地假手江苏南大介入ST中纺机了。因而,在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好象是“博傻”的行动中,斯威特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