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不一样的机构却演绎一样的故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4日 15:59 证券投资 | ||
青海证券 吴刚 俗话说:“幸福的人总有相似的幸运,不幸的人却各不相同”。证券市场中盈利的机构虽然各有不同的操盘手法和选股思路,但有一点却十分相似——机构们总是在普通投资者不看好的时候悄然光顾那些不活跃的个股,而等到市场关注这些个股的时候,机构却又悄然溜走,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哈里系和深圳社保局的小动作。 齐鲁石化:让我们想起扬子石化 本周一,倒萨气氛空前紧张,于是形形色色的石油石化股跳空高开高走,挽救大盘于60日线,对于石油股,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要正确区分真假石油石化股,要区分战争概念和业绩实质改善的石油石化股,这里我们来分析分析齐鲁石化(600002)的投资价值。 哈里重仓两年有余 提起齐鲁石化,老一辈投资者首先想起的就是国企大盘股的爱好者哈里系(当年哈里系扬名国企大盘股的故事毋须我们多说,最成功的是仪征化纤、江铃汽车),它从2000年下半年就瞄上齐鲁石化,当时以道里投资和哈里实业之名小小持有195万股,之后就开始不断增持,到去年6月底,共持有1083万股,但是在2002年三季度,哈里系大举增仓829万股至1911万股,占齐鲁石化流通股本的5.5%,齐鲁石化去年三季度的股价波动区间为4.4-5.22元,成交密集区在4.8元附近,可见哈里系三季度增仓的筹码目前并没有盈利。 三季度已经走出困境 哈里系大举增仓原来是事出有因。齐鲁石化去年上半年受累于成本增加,产品售价下降,因此出现了近2亿元的亏损。但是去年三季度,公司经营已经出现转机,尤以8、9月份为佳,公司2002年8月份实现利润3317万元,9月份实现利润4570万元,故而前三季度亏损额已经比上半年减少了4000万元,不过仍亏损1.58亿元,而且公司在1月28日进行预亏,然而奇怪的是,当天齐鲁石化仅仅略微低开不到7分,并且迅速收红,收盘居然上涨了3%,表现之好,在预亏股中实属罕见。 想起了牛股扬子石化 今年1月下旬,本栏目曾经重点推荐扬子石化,该公司受益于炼油业务,业绩出现了几十倍的增长,股价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而齐鲁石化的基本面与扬子石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年初,石化产品大幅涨价,涨价幅度超过了原油的涨幅,其中下游产品的毛利增速较缓,中上游石化产品的毛利率增长速度更快,尤其是“中间体”生产环节转移(“中间体”指石化产业链上游的产品,同时又是下游石化产品的原料的一大类中间产品)增长最快,是石化行业在周期性复苏进程中的“高增长行业”。我们注意到,齐鲁石化的主导产品聚乙烯(占31%左右)、聚氯乙烯(占17.5%)、苯类产品(占13%左右)和聚丙烯(占6%左右)等均属石化“中间体”,因此公司的一季报很可能会给投资者一个惊喜。如果你相信哈里系的眼光,那么就应该相信齐鲁石化的调整只是短期现象。 天津港:与深圳社保局同进退 近一段,各大媒体对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QFII何时入市进行了追踪报道(弱市里,投资者总是期待利好),其实,与其苦苦等待场外资金的大规模介入,不如关注一只已经被“社保”重仓的股票——天津港(600717)。 港口股开始翻身 港口股开始翻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盐田港,自从该公司收购了盐田国际27%的股权后,不仅有了李嘉诚概念,而且公司出现了质的飞跃,2002年每股收益高达0.95元,基金们蜂拥而至,进去就不出来了,于是盐田港一直在高位维持箱形整理。而上海的上港集箱,业绩也是高达0.86元,而且还要10送转10,它也是基金的爱股,于是从15.5元反弹到近20元。 天津港的集装箱地位比这一中一南的港口稍为逊色——上海港位居全球第五、深圳港位居第八,天津港名列第二十八,业绩也比这两家公司大为逊色,每股收益0.45元、净利润增长11%,已经渡过了业绩增长的最辉煌阶段——2000年、2001年的净利润增长速度分别高达62%、40%。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天津港股价不高,仅9元出头,20倍的市盈率也并不高。 深圳社保局北上 早在天津港的2002年一季报里,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家机构——社保局,在2002年一季度突然增仓528万股,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一时间,投资者都在猜测这家社保局到底是谁?也不知是公司一时疏忽还是其它原因,总之是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到2002年年报才指出这家“社保局”是“深圳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此时虽然它已经轻微减持了10万股,但其它机构的减仓力度更大,因此其跃升至第一大流通股东。 深圳市社保局的实力应该不容置疑,但令人不解的是,它为什么不投资同在深圳的盐田港(000088,毕竟盐田港就在它的身边,港口忙忙碌碌的景象只要驱车20分钟就可以看到,基本面更容易把握)而看上了几千公里之外的天津港。而且,天津港历史上曾经有过爆炒——5·19从8.3元起步,2000年上半年碎步上扬至13.5元(还权价),2000年下半年-2001年上半年更是飙升至27元(还权价),涨了两倍多,虽然这两年有的回落,但还权后仍在17元以上,涨幅仍在1倍以上。再者,比它早到天津港的四川长虹、格力电器和宁沪高速等机构投资者在2002年上半年全部出局,为什么它却捂股不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