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推出不合时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0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炜 “两会”期间,争议最大的代表议案要数“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主管金融工作的广东省副省长宋海领衔提交了“关于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的议案。另外,全国政协委员、前深圳市长厉有为也提交了类似提案。 推出创业板专家观点不一 “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的代表议案、提案,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正面回应。但也出现了不小的反对声音,主板市场甚至将此视作利空。那么,在世界各国的创业板普遍不成功,德国甚至宣布把在二板市场上市的股票将转入主板的背景下,我国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是否合宜呢?部分经济学家的观点与市场反映截然不同,两者究竟谁对谁错呢? 从发挥融资功能的角度看,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将有力促进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内酝酿设立创业板的标志性发端,是1999年8月公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当时提出“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适当时候在现有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 今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国家采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创造条件,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各种方式直接融资”。从管理层方面考虑,将创业板视作扶持中小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一条出路。 创业板能否激活整个创投业 尤其是国内创投业的发展提出了较迫切的要求。从2001年下半年起,国内创投新增投资额逐步下降,投资项目减少,不少创投机构,尤其是商业性创投机构已经停止项目投资,新设的创投机构也大幅度减少。若创业板推出,既可打通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又能够激活整个创投业的发展。创业板被视作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只有实现“有进有退”,才有望使创业投资增长起来。 有经济学家在分析创业板未能推出的原因时指出,目前主要有三方面的说法:一是国外创业板市场表现不佳;二是认为创业板上市门槛低,全流通,涨跌停板宽松,市场风险大;三是主板问题不断,主张“主板市场办好了,再考虑开创业板市场”。该经济学家对上述说法逐一加以反驳,并认为创业板风险可以得到控制。 然而,在世界各国二板市场普遍不成功,及国内主板市场投资者信心有待恢复的背景下,开设创业板是眼前所不可能顾及的。国内创业板于近期推出的障碍,要比部分经济学家预想得还要复杂。若换到维护主板市场利益的角度,不难理解创业板为何被视作利空。 在记者看来,最大的障碍是主板市场投资者信心不足。政府不可能为创业板的开设而牺牲主板,对主板市场融资功能难免更加看重。而国内主板市场目前被投资者信心低迷所困扰,在政策安排上,首先要设法使主板市场振作起来。由于中国证券市场10年来积累了一定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行情发展与投资者信心,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而,市场普遍预计,近期还不会出现大牛市行情。 在此背景下,投资理念、盈利模式等都受到考验,投资者信心恢复还有不小难度。由此看国内创业板的设立,只要主板市场低迷格局难以改变,投资者信心难以恢复,同时国际上的创业板也难有起色的话,国内创业板的开设问题恐怕将继续受到“两难”的煎熬。 创业板有制度优势 有一种观点认为,主板市场存在股权分割,创业板从设立之初就有制度优势。尽早看到创业板的制度性优势,可以帮助化解主板市场的尴尬局面。 可问题在于,全流通呼声尽管很高,但实施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在主板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推出创业板,主板市场恐怕要遭遇较大的冲击,产生资金流失、融资功能萎缩、股价大幅下跌等问题。 若主板与创业板出现比价效应,严重的话会导致主板国有股资产大幅缩水。因而,主板市场上较激烈的观点甚至指出,创业板的推出将导致主板崩盘。 积极主张推出创业板的人士提出,亟待突破认识误区。但在反对近期推出创业板的人士看来,支持派同样要防止陷入认识误区。按支持一方的观点,创业板容量很小,一只股票的最高融资额也就5000万元或8000万元,整个市场的总值可能也就相当于上海发行一家中国联通的市值。假定创业板推出时共有100家上市公司,上市后平均股价为20元,总市值也只有400亿元。 目前居民储蓄高达10万亿元,这些资金对沪深股市兴趣不大,如果创业板搞得好,完全可以吸引这部分(基本闲置的)资金。 创业板对主板构成的影响是什么 然而,创业板对主板市场可能构成的影响估计要大得多,不仅表现为资金分流,而且会产生比价效应。事实上,指望对主板市场兴趣不大的储蓄资金去支撑创业板,是一种过于主观的愿望。 10万亿元的储蓄资金为何不进沪深股市,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点十分清楚,即此类资金宁可放弃可能的收益率,而特别强调风险规避。可以肯定地说,风险性相对更大、投机性相对更强的创业板,不适合于求稳的储蓄资金,其中的交易资金恐怕将主要依赖于从主板市场中分流。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千万不能因为“甩包袱”而匆忙设立创业板。拟上创业板的公司在场外市场上股份交易活跃,有的已经提前炒作出相当的泡沫。据分析,在这些提前炒作的“赶行情”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若创业板继续拖延,越来越多的“赶行情”资金,将尝到银行追债的滋味。 有业界人士认为,开设创业板所发挥的“甩包袱”作用,就是让那些提前扎进去的资金能够有出逃的机会。而且,创业板企业的“死亡率”很高,开设时间拖延一天,这部分“赶行情”资金成为“殉葬品”的危险性就可能增加一分。事实上,如果推动设立创业板存在“甩包袱”的动机,将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