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撞了谁的软肋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8日 07:55 中华工商时报 | ||
亚杰 两会上,广东代表团的一纸议案,让创业板这个话题又热了一下。当然,依目前的情势,这个话题照例还是要冷下去的。不过,在这之前,有些话还是该趁热再说说的。 有关创业板的讨论似乎集中于两点,一是德国二板都关了,美国的纳斯达克也跌跌不 应该说,国外创办创业板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但如果由此认定中国搞不好创业板就有点捕风捉影的味道了。 开设创业板,就是为了开拓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而这些中小企业在由小舢板变身为艨艟巨舰之前,在以衰退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波动中显然受害最深。德国二板的关闭和美国纳指的持续下跌不过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逻辑,而无关乎这种市场自身的好与坏。而这样的逻辑适足以反过来说明中国开设创业板有什么样的理由。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仅是既往的事实,而且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将来的趋势。如果我们真地开设了创业板,如果我们的创业板能够规范谋划规范运作,并从而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则创业板不仅能够成功,而且中国经济亦会大大受益:诸多的小舢板式的中小企业可能借由这个市场成长为艨艟巨舰式的大企业。 此外,德国二板的关闭也可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家有着更为完备更有活力的金融体系,并不像我们这样急切地需要这样一个市场。 至于主板能否承受创业板的冲击,同样难以构成反对开设创业板的理由。 创业板肯定会对主板形成冲击,因为创业板注定有它后发的制度性优势。但是,对这种冲击的评价也不可过于负面。也许,尽早地开设创业板,尽早地看到创业板的制度性优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化解主板市场时下的尴尬局面:用全流通这根硬骨头换下股权分裂这块软肋。更何况,我们不能因为主板是个缺乏效率的市场,就认定不能办一个更有效率的市场。 尤为重要的是,在为中小企业开辟融资渠道与维持主板市场脆弱的局部均衡之间,我们选择什么? 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已无需讨论。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评价主板市场。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主板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分裂的状况决定了这个市场的封闭性,所以,尽管有人痛心疾首地说,近两年来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了数千亿市值的损失,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需要回答: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市场中,几千亿市值的损失对中国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主板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意义被梦幻般地夸大了。 去年,在沉寂多时之后,伴随《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个说法也曾让创业板热了一下。现在看来,当务之急不是“拓宽”而是“开辟”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那就自创业板始吧———别管它究竟撞疼了谁的软肋谁在喊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