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难有突破 众券商300亿资金无处可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7日 07:4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有钱本是件好事,但是如果钱多了无处可用,反而陷入尴尬境地。眼下,不少在去年增资扩股后的券商,正手握巨资,为寻找投向而伤透脑筋。 尽管去年市场行情不景气,券商的增资扩股进程也一度遭受市场冷遇而放缓,但是临近年底,全国126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总额仍然接近1100亿元,比2001年底增加了约300亿元。 应该说,随着这些资金的及时注入,扩充了券商资本金,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增强进一步拓展业务的底气。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增资扩股的券商中,有的便凭借资本金的注入,弥补了以前因大规模拓展资产委托管理业务而留下的“窟窿”,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 然而,对于相当一批资产质量状况良好的券商而言,资金多了反而成了负担。日前,记者从一家去年增资扩股的省级券商处了解到,该公司帐面上至今仍“躺着”近十亿元的资金无处可投。同时,一些地市级券商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 资金缺乏投向,与部分券商急于做大做强,超出运营能力募集资金有关。在去年的市场状况下,增资扩股或新成立的券商中,中小券商占了约七成。其中,资本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就达到了约8家,占了三分之一。同时,也与目前券商经营观念普遍趋于谨慎不无关联。与前两年券商增资扩股后大规模扩张相比,去年不少券商在资金的使用上谨小慎微,尤其是在营业网点等占用资金量较大的投向上明显收敛,不少券商除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少部分“战略要地”和经济发达地区设立营业部外,极少再四处布点。 但是,这种谨慎更多的是迫于无奈。首先,市场行情连续两年不景气,不少新建营业部不仅颗粒无收,而且频频告亏,加之降佣后,经纪业务利润率直线下降,迫使券商吸取前车之鉴,减少对经纪业务的投入。其次,由于股指不断下行,也提高了券商自营操作的难度,抑制了追加自营资金的动力。另外,券商的对外投资渠道较为狭窄。根据《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券商不得兴办实业和购置非自用房产。因此,券商对外的投资也只能局限在基金管理公司等少数金融机构范围内,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券商新增资本,基金市场的容量也极为有限。 其实,资本闲置的现象并不仅仅反映在去年增资扩股的券商中。从整个券业来看,自2000年起,注册资本金规模平均每年以50%的幅度递增。但是,券商的收入水平,却是以平均每年26%的速度下降,到了2002年底,已较2000年减少了一半。由于市场规模的大幅萎缩,资金使用效率迅速下降,至2002年底,每1元资本金对应的收入水平年已较2000年缩水了近八成。 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一些资深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产生资本闲置的核心原因在于,券商传统业务利润被大幅压缩的同时,新的盈利模式无法迅速创立。 从这一角度出发,券商资本闲置只是暂时现象。作为一个资本密集性行业,目前国内券商自有资金仍然缺乏,资产流动性虽有所改善,但是相对于海外券商的普遍标准仍显不足,这一现状不利于券商化解包销风险和开展购并等创新业务。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券商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建立新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也需要管理层加以积极引导,一方面鼓励业内展开金融业务创新,另一方推动业内进行收购兼并,以提高券商资本的集中度和使用效率。 (上海证券报记者 秦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