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涨基金跌 “分改厘”难改基金交易颓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6日 10:18 中国经济时报 | ||
亚文 本周起,封闭式基金交易的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由0.01元调整为0.001元。沪深证交所的这一新举措,旨在消除原有的“夹板效应”,改变基金价格变动日渐呆滞及交易日渐萎缩的现象。但从基金交易规则变动后的三个交易日来看,封闭式基金交易尚未被激活。周一,上证指数创出年内新高,基金反倒缩量下跌,基金指数收盘时下跌了0.94%。 较之A股交易,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免收过户费和印花税,只需按“小于或等于成交金额的0.3%”的标准支付佣金。应该说,基金是仅次于债券的低成本交易品种。但由于封闭式基金原来的最小价格变动单位为0.01元,中小投资者因缺乏资金优势和“跑道”优势,买卖一个来回,实际要多承受2%的损失。 “分改厘”后,中小投资者不必再受“夹板气”,真正享有与机构投资者相同的交易成本。然而,此项利好能否就此激起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并改变封闭式基金交易的颓势,在短期内恐怕难以立竿见影。从根本上说,基金市场的回暖,尤其是折价交易现象的好转,主要取决于基金自身的投资价值。 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下调和佣金实行浮动制,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力举措。有关研究已经证明,即便是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效应也会逐渐减少,当达到30个交易日时候,反应效应就显得很微弱。可见,交易成本的降低,虽有助于增加投资品种的吸引力,但并非决定投资者参与热情的最关键因素。在供求相对平衡的条件下,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体现了投资者对基金本身及其市场预期的反映。预期低,势必使折价率上升;反之,则折价率缩小。目前,封闭式基金仍存在较大的折价率,看似其投资价值被低估,实际却说明了投资者仍未彻底青睐于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理财的认可程度及其预期的提高,还是需要基金用业绩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而若体现不出投资价值的提高,二级市场也就难以创造出赚钱效应,封闭式基金只能继续遭受冷落。 今年以来,基金业创新不断,指数型开放式基金、伞型基金等新品种先后推出,基金管理公司希望基金业在创新中有更好发展。有关方面还提出“阳光基金”行动,力求通过营销宣传力度的加大,使更多的投资者认识基金并信赖基金。可要想解决困扰基金业发展的赢利问题,无论开放式基金,还是封闭式基金都依然感到头痛。 封闭式基金的真正激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有券商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股市过去和现阶段盈利模式的本质特征都是博弈,博弈产生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博弈对象。当公募基金大规模发展之后,其他风险偏好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甚至萎缩时,公募基金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博弈对象;公募基金与公募基金间的博弈,并不能解决公募基金整体实质性盈利问题。这种状况说明,只有当市场的成熟度进一度提高,投资品种多元化,及投资者群体丰富后,基金才会告别“赢利找不着北”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