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出现上涨 石油期货何时重返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 10:33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华中炜 从2月10日起,各航空公司纷纷开始调整机票销售价格,国内各航线机票实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50—100元不等。原因不难猜测: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上扬,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上涨。 而记者2月19日致电美联航、德国汉莎航空驻北京办事处得到的消息是:他们航班的价格没有变化。 “油价的上涨不会给我们的成本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油料有期货储备。”一家境外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这样解释。 石油期货的缺失使得民航业在面对外资竞争时失去了还手之力,因为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日子毕竟不会长久。目前,这项在期货业内期盼已久的品种汇聚了越来越多人士的呼声。有关人士表示,石油期货何时推出在今年之内会有肯定的说法,而这次的美伊之间的紧张局势甚至战争将扮演一个助推器的角色。 航油成本不可控困扰国内航空企业 随着油价的上涨,航油成本在民航运输企业的成本构成中,由21%上升到30%以上,成为仅次于航材的第二大成本。 变化多端的油价成了我国航空业的头号难题,直接影响国内航空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的利润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航油价格。如果航油价格一路走高,最后亏损的可能性大多了。”一位航空业内人士表示。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石油价格走高,国航的航油成本开支因此而增加了约4亿元人民币,东航的耗油量虽然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但也因为航油涨价而多支出了3个亿,而南航则为此增加了6亿成本支出。 与此同时,国外航空公司所受到的冲击影响远远小于我们,原因就在于他们普遍参加与燃料油相关品种的期货交易,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使公司的航油成本预先得到控制。资料表明,2000年,香港的国泰航空因为成功运用期货工具,使得当油价上涨到每桶近40美元时,其油价成本每桶不到20美元。 国内航空业要求利用石油期货保值来控制成本的呼声一直高涨。但令航空业运营者失望的是,国内已取消石油期货,而且国家有关部门只批准了四家特大型企业可以到国外进行期货交易。东航、南航都曾试图进行国外航油期货交易,但因面临政策风险而暂时未果。 同样,目前国内其他企业即使有到国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也无法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据统计,原油每上涨1美元,中国为石油进口将多支付5亿美元。石油定价机制需要市场化 “石油期货迟迟未出台,与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副会长杨景民告诉记者。 杨景民是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所长。1993年,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石油期货交易,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有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250#燃料油等四种,到1994年,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其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经济功能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石油市场的定价方式是:国内原油价格逐月由国家计委调整,先确定一个基准价,各石油企业在基准价的基础上可以上下浮动5%-8%;计委的基准价格与新加坡、伦敦、鹿特丹市场油价联动,因此国际油价的波动1个月后会在国内石油市场得到体现。 杨景民表示,“1995年国家计委对石油实行政府定价之后,石油期货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现在推出石油期货,主要的阻碍还是政府定价机制。政府下决心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使得石油流通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这是很关键的因素”。 另外,一直关注原油期货的北亚期货北京研发中心主任张天明认为,“由于国内的石油提供商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他们在流通市场的垄断地位,就决定了他们对原油市场的价格变化缺乏风险意识”。市场人士分析,很难想象,如果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对此不支持或者意见不统一,那么石油期货的推出仍将具有难度。 “如果有了期货市场,中石油、中石化积极参与了以后,就会尝到甜头。推出品种这一步很关键。比如,对于原油自给率只有30%的中石化来说,国际油价上涨则意味着损失,也亟须利用石油期货来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张天明说。早日成为亚洲能源定价中心 今年1月份,我国原油进口836万吨,增长77.7%,平均价格上涨了51%,净增11.1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石油进口基本采取了对国际油价“被动接受”的方式。 “单从石油消费来说,我国在现货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是很大的,但市场价格的权威性不在现货市场,而在期货市场,原因是期货市场定价的参与者非常多。”张天明说。 事实上,由于中国巨大的石油需求量,而又不是石油市场定价的参与者,在石油进口时损失巨大。1999-2000年,中国在国际市场大量采购原油进行储备时,国际油价上涨了近30美元。2001年,中国减少了原油进口数量,国际油价开始跌落。 “虽然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占到全球的2%,但我们在国际定价机制里连0.1%的权重都没有。而印尼、新加坡、纽约等地都能形成或影响石油价格,原因就在于咱们没有市场形成机制。”杨景民分析。 张天明说,“要想在市场上有定价权,就要充分参与到市场中,将参与交易的欲望通过交易行为表达出来,如果你不参与,别人就会主导,别人的利益和欲望就会通过油价影响你。因此,推出中国的石油期货,就可以通过国内市场影响国际价格,引导国际油价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避免被动接受。” 期货界资深人士李春生向记者举了沪铜的例子。由于上海期货交易所较早推出了期铜这个品种,目前国内铜价和国际铜价联系越来越密切,过去是国内铜价跟着国际价格走,现在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国际铜价跟着沪铜走,沪铜和伦敦铜互相影响。“我国要发展成世界的制造业中心,首先要具备这些原材料和能源的定价权。早日推出石油期货,我们就早点成为亚洲的能源定价中心。”李春生说。 专家分析,目前中国、日本、韩国已经在亚洲能源市场的定价上开始了角力。东京商品期货交易所于1999年推出汽油、柴油品种。凭借全部依赖进口的巨大消费量,交易迅速活跃,确立了亚洲市场尤其是北亚市场的原油基准价格。而韩国也不甘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据报道,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选择国家控制不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燃料油作为突破口,做了恢复石油期货交易的大量准备,目前已准备就绪。上期所专家认为,以中国在亚洲燃料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燃料油期货,足以形成标志性的中心市场价格,摆脱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按照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包括燃料油在内的整个成品油市场配额将从2004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到明年12月份我国将完全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我们应该迅速把石油期货交易搞起来,一是能积极发现价格,参与国际定价机制;二是培育我们的人才,提供一个宝贵的热身机会。”杨景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