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箱巨额国债失踪 “意外事件”搅乱公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9日 07:3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记者 蔡锋 发自上海 2月25日是上港集箱(600018)计划发布其2002年报的日子,不出意外的话,公司将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是,近期出现的“意外事件”打乱了公司的正常安排。 巨额国债不知所踪 2月18日,上港集箱突然发布关于国债托管情况的公告,公司于去年2月4日、5日和3月8日分别购入21国债(10)6900万元、2961.1万元和4868万元。并于去年1月30日和3月7日分别与西南证券上海定西路证券营业部签署了为期一年的国债托管合同。该营业部于去年6月30日向公司出具了国债库存情况的资金对账单。 意外发生在今年,公告称,“公司自2003年1月起多次向该营业部要求提供2002年12月31日的资金对账单,但该营业部至今仍无法出具表明公司国债库存情况的资金对账单。公司委托法律顾问向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要求提供国债库存情况的说明的律师函。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未接到书面答复。” 上港集箱要求西南证券提供资金对账单,显然是为了满足年报审计的需要。现在西南证券无法出具资金对账单,上港集箱也就无法确定这总计约1.47亿的国债是否还在,这无疑将会给公司的2002年报染上“污点”。 2月18日上午,在位于长宁区定西路的西南证券大厦六楼,西南证券上海定西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禄正平告诉记者:“协议的签订和国债托管的真实情况与上港集箱的公告是有出入的,西南证券已经会同律师寻求这一事件的解决办法。” 市场人士猜测,在双方托管协议之外肯定还有另一个“台面下的协议”,这个协议的执行才是双方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背后有协议? 上港集箱董事会在去年1月28日通过决议,将2亿元人民币投资国债,以获取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其中的1.5亿放在了西南证券。既然西南证券开不出对账单,那么这1.47亿国债到底飞向了何方?难道西南证券挪用了这部分国债?如果真是这样,西南证券就有违法行为。 记者从接近西南证券高层的人士处了解到,上港集箱当初买的国债已经被“转换”成了股票和现金,而且这样的“转换”是经过“三方”同意的,这三方是指西南证券、上港集箱和第三方,“营业部绝对不敢擅自动用近1.5亿的客户资金”。也就是说,这三方曾经有一个委托管理协议,这个协议的履行是此次国债失踪事件的关键所在。 某券商固定收益部经理透露了国债托管之后的一些“猫腻”。该人士介绍,通常的国债托管后,券商会在上市公司的允许下动用国债,或者进行回购,或者变现买股票,但为了满足上市公司审计的要求,在特定的时点上,账户下非国债资产应该“还原”为国债。如果不这样,单纯的国债委托管理的收益是很低的,根本无法达到5%以上的收益水平。 该人士进一步猜测,上港集箱在国债托管之外肯定和西南证券签订了其他协议,或者由于股市低迷,国债变身股票后损失惨重无法还原成国债,或者由于双方具体负责人变更导致“君子协议”被推翻,或者其他原因,最终产生了现在的问题。 记者目前并没有得到这份猜测的背后协议,也无从知道是否存在隐身在后的“第三方”,但是在上港集箱的公告中,记者却发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上港集箱与西南证券签订国债托管协议在前,购入国债在后。如果手中没有国债,上港集箱拿什么给西南证券托管?或者,双方本来就是签订了一套委托理财协议,在上港集箱将资金打入账户后由“第三方”进行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