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集体亮相喜忧参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2日 07:4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尹萃 日前,沪深股市71只证券投资基金的2002年第四季投资组合已经全部公布完毕。透过这次基金投资组合的“亮相”,凸现的两个变化令人感到欣慰。 一是蓝筹股时代即将来临。统计数据显示,以中国联通、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为首的 二是基金投资的价值取向开始趋于理性。从本次公布的基金投资组合看,在基金重仓股中,主要是大盘股,定位普遍不高,风险相对较小,大多数是流通性极好的蓝筹低价股,这说明基金管理人基金投资理念和价值取向开始趋于理性化。 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基金业绩大幅缩水。2002年中国基金业首次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总共亏损了100亿元。数据表明,54只封闭式基金,17只开放式基金,截止到2002年年底其净值没有跌破面值的已所剩无几。 其实,基金高速扩容背后的最大玄机是获取高额利润的管理费。因为现有的基金公司都是按资产规模固定提取管理费,根本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这种办法的缺陷在于:基金的盈利能力与基金管理人的收益没有直接关系。如去年上半年,49只基金的净收益总额为-16.96亿元(亏损额),但在49只基金上提出的管理费却是5.1亿元。以至于导致知名学者呼吁,“在投资者损失巨大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却照提管理费不误,基金管理人的旱涝保收是不正常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基金经理人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投资人的利益,同时也成为基金二级市场价格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基金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分销渠道。分销不仅是作为一个基金认购的场所,更重要的应该是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基金更深入、详细的信息,以及帮助投资者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中国投资基金的分销渠道突出问题表现在网点少、专业化程度低。 就封闭式基金而言,发行还是依赖网上发行为主,即使是后来对机构投资者网下申购放开后,但分销渠道还是承销商的网点,根本谈不上形成一个为投资者服务的网络体系。 从开放式基金的分销渠道来看,开放式基金选择商业银行作为主要代理机构,无非是想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但在中国实行证券、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情况下,银行毕竟在提供证券专业服务上有所欠缺,将开放式基金的认购、日常申购和赎回在银行进行,肯定让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觉得不够专业。 更重要的是,基金的发展要和经济发展、大众财富积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理财方式相匹配。因为,基金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证券基金的规模与推出的节奏,要考虑到经济背景及股市走势因素,它需要大众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出要求基金代为理财的强烈自我冲动,同时也需要已经运作的基金以良好的业绩示范制造出对基金理财的需求力量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少曲折,才能让广大投资者把基金逐步当作像储蓄存款一样的理财工具来做平常心的对待,从而使基金业得到稳定、健康的发展。 《国际金融报》(2003年02月12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