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聚酯调查:业绩摇摆不定 股权扑朔迷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7日 09:0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无论是业绩变化还是股东变局,兴业聚酯都是一家耐人寻味的公司 本报记者 于凌波/文 没人知道兴业聚酯的“水”有多深。 海口港澳工业区兴业路19号,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一进大门“低调、补缺、竞争、厚积薄发”的厂训就映入眼帘。这是一家极度不愿被外界关注的企业,公司董秘欧大潭曾一度回避记者,而最后出场的兴业聚酯董事许江也一再强调:“除国家规定的上市公司游戏规则和信息披露渠道外,我们的对外原则就是低调。” 但这家不肯露面的公司却无法让自己不被关注:上市不久即告亏损,后屡被质疑。2002年三季度该公司又奇迹般地以每股0.003元的收益“及时”扭亏,如今更是“幸运”地站到2002年度业绩有望扭亏增盈的名单上。 上市至今,无论是业绩变化还是股东变局,兴业聚酯都是一家耐人寻味的公司。 一上市就亏损? 兴业聚酯的告亏和扭亏都在市场意料之外。 2000年5月25日上市的兴业聚酯,在2001年6月21日,专门公告回应有关分析人士提出的《聚酯切片降价、相关公司受损》的文章,认为其对聚酯切片降价的分析十分准确属实,为自己上市后不足一个会计年度即报亏损做了一个有趣的铺垫。该年中报兴业聚酯即亏损400多万元,每股收益-0.021元。 由此,兴业聚酯被市场质疑为过度包装上市的亏损大户。实质上在兴业聚酯上市前,谙熟其内情的上访告状者就络绎不绝,但这并没有妨碍兴业聚酯上市的脚步。而外界质疑兴业聚酯包装上市的一大证据是1998年8月2日,《海南日报》在题为“亏损大户大幅减亏,赢利大户大幅增盈”的头版头条新闻中报道:“我省上半年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包括兴业聚酯在内的5家企业“扭亏为盈”。而值得一提的是,兴业聚酯上市时所聘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对此,受兴业聚酯董事会授权接受采访的许江向本报记者表示:“外界曲解了该报道的意思,实际上兴业聚酯是增盈大户,而非扭亏增盈大户。”他还特别强调,兴业聚酯原有的风波全是个人恩怨造成的。告状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搞乱公司从而掩盖自己的违法行为。而三个告状者锒铛入狱的事实证明其混淆了视听。对此中国证监会也专门做了调查并做出了结论。 记者向中国证监会海南特派办求证调查兴业聚酯的结论性问题。该特派办综合处处长吕朝炳答复记者:根据领导的意思,特派办对此事不出具任何意见。 何以扭亏? 在不断的质疑声中,兴业聚酯有没有扭转颓势? 2001年化纤行业普遍不景,兴业聚酯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净利润亏损3721.36万元,每股收益降至-0.174元。2002年上半年继续亏损,每股收益-0.02元。针对亏损,兴业聚酯每次都有充分的理由。其2002年半年报显示:2002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52.87万元,只完成年计划的34.34%,对此该公司的解释称:主要是4.5万吨熔体直纺FDY长丝技改项目今年1-4月处在试生产阶段,原对外销售的聚酯切片由于作为熔体提供给上述项目,不计入销售收入,导致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但随即有分析人士指出,聚酯切片既然作为中间产品自用,理应提高公司效益,但为什么该公司依然亏损422.77万元,且亏损数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聚酯在2002年年报之后还专门发布了一个“更正财务数据”公告,成本数字变化之大令人不得其解。 兴业聚酯2002年半年报显示,其FDY长丝销售收入9883.0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3.96%。半年报中列示的销售成本为4434.73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13130.16万元的19.10%。8月20日,公司公告则称,公司2002年半年度报告中有关销售成本及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计算错误,其中,FDY长丝的销售成本由4434.73万元更正为8545.95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由19.10%更正为65.09%。 对此有财务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数据变更使兴业聚酯FDY长丝的主营业务利润在未考虑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情况下就只有1337.13万元,只占整个主营业务利润2304.99万元的58.01%,而只占主营业务收入36.04%的聚酯切片的主营业务利润反而占到了41.99%。这说明,新投产的FDY长丝毛利率比聚酯切片的毛利率还要低。而在采访兴业聚酯的过程中,许江不只一次强调:“近年切片业不景,如果兴业聚酯是一家单纯的切片企业,今年肯定会亏。而4月份上马、8个月就有效益的FDY长丝项目给公司带来了扭亏的机会。” 从报表上看,毛利率低的产品却成为兴业聚酯扭亏为盈的救命草?兴业聚酯的说法显然与自己屡屡变更的数据产生了矛盾。 谁是救命草? 兴业聚酯2002年上半年继续报亏。但当年第三季度,兴业聚酯居然打了一个翻身仗,一举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557万元,虽然净利润仅有区区70万元,每股收益0.003元要数到小数点3位,但扭亏变成了纸上的事实。 据许江透露,兴业聚酯今年有望扭亏的底气来自于成功的控制成本。兴业聚酯所需的上游原材料PTA今年供应不紧张,但价格波动依旧很大,最高与最低差价达50美元/吨。兴业聚酯提出的做法是“逢低吸纳”,集中在低价期贷款进口原材料,从而使成本大幅降低,因而创造出2000-3000万元的低成本空间,为扭亏打下了基础。另外,切片到拉丝也使成本大为降低。 而兴业聚酯在2002年半年报中曾表态要“争取下半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05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控制在19270万元以内”。而2002年上半年,其主营业务收入为15452.87万元,主营业务成本高达13130.16万元。要达到其目标,2002年下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半年相应要下降1165.29万元。由于FDY长丝产品所占主营收入比重越来越大,而财务数据显示毛利率并未相应提高,该公司到底是如何有效控制成本的还是一个尚待挖掘的谜团。 联合证券化纤行业分析师李鑫认为,兴业聚酯2002年1-9月之所以能盈利70万元,根源在于其获得了一笔753万元的补贴收入,如果刨除这笔补贴收入,该公司仍然亏损。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规定”第十七条,兴业聚酯产品在海南岛内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免征部分计入补贴收入。另外,兴业聚酯及其子公司还分别享有免二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其扭亏无疑从地利之便中获益匪浅。 股东变局 比业绩变脸还快的是兴业聚酯扑朔迷离的股权变化。 上市不久,兴业聚酯一、二、三大股东就有了令人不解的变动。市场人士发现,该公司2000年5月上市公告刊登的第三大股东是持有1008万股、持股比例为4.72%的海南椰海化纤公司,第二大股东是持有3600万股、占16.87%的海南国际(海外)投资公司,而这两家股东很快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海南华顺和海南港澳。 市场还未看清兴业聚酯二股东究竟是谁,港澳国际手中3600万股中的2000万股就被法院冻结;7月,未冻结的1600万股则被转让给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2001年1月,2000万股解冻,又全部转让给了东方资产,东方资产成为兴业聚酯第二大股东。 股东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角色是原第一大股东———海南纺织工业总公司。据称,该公司是海南省政府直属的专业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但这位控股股东的股权不是被质押就是被司法冻结的故事却早在兴业聚酯上市之前就开始了。 2000年8月4日,兴业聚酯公告显示,早在1998年8月,海南纺织将其中2926万股股权质押给海南农行,到期日2003年8月20日;1999年8月,又将其中2600万股质押给海南中行,到期日2001年12月31日;1999年11月,再将剩下的1152万股股权质押给海南中行,到期日2002年12月31日;至此,海南纺织共质押6728万股股权。此前投资者对此一无所知。而兴业聚酯在其上市公告书以及上市后的2000年中报中对此也只字未提,反而在历次公告中强调,大股东股权被质被冻对本公司经营无任何影响。 2000年12月25日,海南纺织持有的7128万股国有法人股中,有7000万股已被司法冻结。大股东易主在此时水到渠成。 2001年1月8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决,海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所欠中行海南省分行借款本金7388811.63美元及利息,以持有的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2600万股法人股偿还,由于商业银行不能持股,海南华顺实业公司以变卖方式受让这部分股份。而加上海南华顺已持有的兴业聚酯部分国家股,其持股总数达到47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19%,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海南省纺织变成了兴业聚酯的第三大股东。2002年6月,海南省纺织又将刚解冻的1600万股过户到海南华顺实业名下,海南华顺在兴业聚酯的持股比例升至31.57%。 但令外界不解的是,华顺实业的法人代表就是兴业聚酯董事长刘连涟。而刘同时还是海南省纺织的党委书记。有关海南省纺织与华顺实业两家公司的关联问题屡被外界猜测:兴业聚酯难道只是被左手卖到右手? 海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办公室李先生向记者强调,省纺与华顺无论从资产还是从隶属关系上都无关联,目前前者隶属海南省经贸厅,而后者则属海南省财政厅。 除了兴业聚酯董事之外,另一身份是海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法人代表的许江也向记者强调,人事关联并不代表其它关系。他说:“华顺是一家完整的无负债的国有企业,有很强的领导班子,对股份公司会有好的影响。从海南省纺织变更为华顺完全是依法合规的操作。”而对于华顺为何愿意从海南省纺织手中接盘兴业聚酯,许江直言不便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和海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一样,华顺实业将兴业聚酯股权屡屡遭质押的故事也开始了。2002年9月18日,海南华顺将其所持有兴业聚酯1500万股股权质押给海南省财政厅,质押期限为一年,加上此前已被质押的1865万股,兴业聚酯目前共有3365万股法人股权被质押。投资者不得不关注,兴业聚酯的股权还会有怎样的发展情节?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许江不断强调:“兴业聚酯是海南重点支持发展的企业。今年省内甚至会有前所未有的资金扶持举措。另外,与杜邦签约合作的16-20万吨的瓶片项目已列为海南第一大项目,公司前景看好。” 对此,熟谙化纤业内实况的行业分析师指出,国内化纤业最富竞争力的企业全部是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瓶片项目并非新鲜,国内上市公司中春晖股份、华联控股、珠海中富等数家都有该项目,竞争激烈,目前投产企业的利润仅有1%。 兴业聚酯的乐观与行业分析人士的悲观,其中的距离究竟应该如何去缩短?
|